立法會換屆選舉投票將於12月7日舉行,政府籌辦的「愛國者同心治港」選舉論壇今日(19日)繼續在荔枝角政府合署舉行,今日為功能界別勞工界的選舉論壇。5名候選人,包括工聯會蘇栢燦、勞聯周小松、香港安全督導員協會譚金蓮、工聯會李廣宇及工聯會林偉江,均應邀出席,就勞工權益、社會保障及職安健等議題闡述政綱。
蘇栢燦冀政策倡議為勞工發聲
蘇栢燦表示,他服務工會及市民33年,協助處理勞資糾紛,並參與多項勞工權益爭取活動。他指出,去年獲委任為區議員,了解議會運作及與政府部門合作模式,希望透過政策倡議,為勞工發聲。其政綱包括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打擊非法勞工、明確僱員關係、推動高增值海運服務業發展及加強職安健保障。
周小松提四大主張及29項具體建議
周小松本屆立法會議員,稱多項建議獲政府接納。他提出四大主張及29項具體建議,包括「打工有尊嚴,生活有平衡」,完善勞工保障,為平台工作者權益立法,並落實家庭友善僱傭措施;「就業有前景,人人職安健」,利用「北部都會區」發展契機創造優質職位,動態調整人力政策確保本地勞工優先就業,以及提升職業安全水平,訂立標準防止工作過勞。他亦提出「治理高效能,服務暖人心」,建議解決公務員過勞問題,正視公務員醫療福利,並推動政府、公務員與市民共同構建溫暖社會;以及「加強社會保障,共建幸福香港」,推動優化強積金制度,延伸跨區安老服務,敦促政府加快改善民生及社會保障進度。






譚金蓮關注長工時過勞者職業病保障
譚金蓮關注長工時過勞者的職業病保障,要求盡快為低收入人士代供強積金。她認為應發掘勞工潛能,升級轉型至新型經濟產業,培育新職業技能,並支援中年人及婦女再就業,包括推出托兒服務。
李廣宇在就業、退休保障等方面與政府溝通
李廣宇在工會服務近20年,曾於工程、地產、創科、金融等行業工作。他強調經濟發展成果應共享,並以國外連鎖超市為例,說明共享商業成果能促進生意發展。他指出,香港以往亦有「老闆員工同枱食飯」的氣氛,但現時部分公司只追逐利益。他將在就業、培訓、退休保障、醫療、職安等方面與政府溝通,提出雙贏建議。
林偉江提出十大政綱
林偉江出身基層及工會家庭,服務工會及工友逾20年。他提出十大政綱,包括確保本地工人就業優先、加強支援及完善平台工作者的職業安全保障、完善退休補償、優化強積金制度等。他亦要求改善薪酬福利待遇,制定政策加強職業工業保障及政策支援,改善新制公務員的退休及醫療保障福利,檢討交通運輸行業從業員的生存及待遇,並關注其職業安全保障及政策。





倡統籌本港海洋經濟發展
論壇設個人及政綱介紹、必答題、抽籤回答題及總結四個環節,不設辯論。必答題覆蓋「四中全會」、愛國主義及海洋經濟;抽籤環節,候選人則被問及如何推動更安全的勞工環境、人工智能熱潮下如何確保產業升級轉型及就業問題,以及最低工資等議題。
在必答題環節,譚金蓮建議政府設立高層次工作單位,統籌本港海洋經濟發展,並關注相關就業崗位能否惠及本地工人及工作保障。李廣宇建議發展海洋可再生電力供應系統,為創科發展提供綠色能源,以配合「十五五規劃」。林偉江則認為政府可利用開採、生產及相關製造業提供更多工作崗位,建議舉辦相關論壇、成立人才培訓基金及完善著名島嶼的供水供電設施。
勞工界面臨最迫切問題是就業
在抽籤回答問題環節,蘇栢燦就如何構建更安全工作環境及職業安全文化表示,「工業意外一單都嫌多」,會影響家庭支柱。他建議加強教育,並利用科技協助處理高危工種。至於如何保障本地弱勢社群就業,他建議政府加開招聘會,協助企業與工友配對。
周小松被問及本港應否進一步調整最低工資水平時指出,最低工資是「打工仔最後一條安全線」,本港最低工資水平偏低,受惠市民眾多。他強調,即使已爭取最低工資一年一檢,水平仍應追得上通脹,確保「打工仔有尊嚴地生活」,並引述研究指調升最低工資對通脹及僱主影響不大。
譚金蓮被問及人工智能熱潮下,如何部署確保產業升級轉型及就業問題。她指出,人工智能正在取代勞動力,但此情況並非首次發生。她相信各行各業掌握人工智能有助提升生產力,並舉例飲食業使用電子交易平台、運輸物流行業運用創新科技及人工智能項目,建議政府增加相關培訓。她認為勞工界面臨最逼切的問題是就業,因經濟轉型導致職位技能要求不同,建議加強結構性培訓,並配合產業發展。
從源頭執法打擊黑工
李廣宇就如何打擊黑工問題,表示需從源頭執法,在僱主層面推廣確保本地就業的政策方向。他認同政府應以身作則,帶頭加入優於市場的勞工權益條款,為私人市場樹立榜樣,締造友善的香港工作環境,保障「打工仔」利益。
林偉江被問及如何合理平衡紓緩人手短缺及保障本地就業時,建議政府繼續延長「中高齡再就業計劃」及增額、優化家庭友善僱傭措施以釋放婦女勞動力,以及改善勞保年齡上限和「長生津」入息計算方法及限額,以助中高齡人士再就業及轉業。
完整參選名單請參閱:立法會選舉參選人名單|地區直選區區有競爭 功能界別多新人 選委界50人報名
記者:李健威
攝影:盧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