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12月7日舉行,今屆功能界別選舉新人湧現,其中已任25年飲食界議員的自由黨張宇人棄選,交棒予黨友、南區區議員梁進,對戰香港稻苗飲食專業學會主席江志恒。對於應否立法規管預製菜,梁進認為預製菜定義及分類複雜,社會需時理解,但內地的預製菜技術較成熟,業界可參考內地的認證及宣傳經驗。江志恒質疑「八成食肆用預製菜」說法,強調政府需與業界探討預製菜的定義及監管,尤其涉及食物安全。
飲食業寒冬 梁進:應推廣茶餐廳文化
飲食界有136名選民,全屬團體票。受北上消費、經濟欠佳等原因影響,近年本港飲食業陷入寒冬,不時傳出食肆結業消息。梁進接受《星島》訪問時形容,餐飲業正處於轉型期,業界經營不易,由以往「開門就有生意」,轉變為今日需「扭盡六壬」。他強調「打鐵還須自身硬」,提升競爭力是業界成功關鍵。
梁進認為未來要優化人才培訓,並向海外及內地宣傳香港餐飲業優勢,舉例香港月餅、茶餐廳文化都有潛力。他認同業界存在「新陳代謝」,經營不善的食肆結業後,亦有新食肆開業,並不斷改良營運模式。





江志恒:不會再提「獅子山精神」
江志恒則以「堅毅創新,為香港重塑新食力」為口號,他直言不會再提「獅子山精神」,因業界未必有同感,反而「堅毅」在飲食業更重要。他提到香港作為國際美食之都,至今仍未向聯合國申請「美食之都」稱號,落後於澳門、順德等地,期望與政府合作共同推動,促進旅遊業發展。
他又指,儘管業界面臨挑戰,但現時約有1.7萬個食肆牌照,數量不跌反升,反映有心人仍投入飲食業。
預製菜爭議|江志恒:法國餐廳用真空食材又係預製菜?
近年本港不少餐廳為節省成本,將部分食材甚至整道菜品轉為預製菜,早前有茶餐廳被揭出售預製菠蘿包,有業界人士更稱「八成食肆用預製菜」。對於會否監管預製菜,政府早前指「預製菜」未有統一定義,業界及消費者的理解可能各有不同,會密切留意內地及本地的預製菜發展,採取措施保障公眾健康。內地則計劃加強監管預製菜,呼籲食肆提供預製食品要標明。
江志恒質疑「八成食肆用預製菜」說法,強調香港仍有許多廚師堅持手工製作,又指法國頂級餐廳亦會採用真空處理食材以保持品質,反問是否屬於預製菜。他認為,預製菜的定義、執行及監管,尤其食物安全方面,需政府與業界共同探討,而非一概而論。他建議在立法規管前,應加強宣傳教育,讓業界和市民更了解預製菜。
梁進:預製菜分類複雜 可參考內地經驗
梁進認為,預製菜的定義及分類複雜,社會需時消化理解。被問及是否需立法規管,他指內地在預製菜的技術較香港成熟,業界可參考和學習內地認證及宣傳經驗。
相關新聞:
預製菜成風無得避?業界爆逾八成酒樓用預製點心:慳人手成本 味道劃一「無驚喜」
預製菜︱議員促進一步監管 謝展寰:暫無國際定義 各人理解或不同




江:輸入外勞減輕本地工壓力 梁:須優化本地人才培訓
外勞政策方面,江志恒強調本地勞工與外勞並非競爭關係,而是協同效應,指餐飲業長期缺人,即使高薪亦難以招聘洗碗工,外勞不但能填補勞動力空缺,亦能減輕本地員工壓力。他強調,許多外勞來港是為改善生活,僱主亦有付出,規定需有獨立的洗手間、休息及煮食空間。他又提到人口老化嚴重,很多年屆退休之齡的資深員工仍在崗位上,認為外勞有助平衡勞動人口結構。
梁進亦指業界長期面臨人手短缺,舉例有人為申請公屋而刻意限制入息,減少上班,「有員工會因為你接多咗酒席而唔做」。他認為外勞在經濟轉型期為業界提供支援,長遠而言仍需優化本地人才培訓,提升技能及服務質素。
記者:李健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