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無核原則」 置和平憲法於何地

廣島長崎的原子彈爆炸記憶尚未遠去,日本政府卻已經在考慮打開核武引進之門,這背後是美國戰略利益與日本右翼政治力量的複雜計算。

日本政府消息人士近日透露,首相高市早苗正在考慮重新審查長期奉行的「無核三原則」,特別是其中的「不引進核武器」原則。此時正值高市上任後大力推動加強軍隊防衛能力之際,如果成真,將標誌著日本二戰後政策的重大轉變,勢必引發國內外的強烈批評。

「無核三原則」作為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重建國家政策的基石,自1967年由時任首相佐藤榮作提出後,一直在日本政壇擁有神聖地位。這三項原則——「不擁有、不製造、不引進核武器」於1971年獲得日本眾議院全體會議通過,正式成為日本政府關於核武器的基本政策。近半個世紀以來,無論日本政局如何變遷,這一原則始終得到歷屆政府的遵守。

作為世界上唯一遭受過原子彈轟炸的國家,日本國民對核武器有著特殊記憶。廣島和長崎的慘痛經歷使日本社會形成了強烈的反核共識,也使「無核三原則」成為日本戰後和平身分的重要象徵。

修改「無核三原則」是日本安保政策調整的一部分。過去十年左右,隨著日本周邊安全威脅加劇,其戰後防務限制已大幅放鬆。自民黨和維新會在10月達成的聯合政府協定中,還包括了促進日本擁有以「下一代能源」為動力的潛艇相關內容,這被普遍解讀為希望擁有核潛艇。防衛大臣小泉進次郎已放風稱:「所有選項都將考慮在內,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這些動向結合在一起,顯露出日本安保政策的重大轉變。從堅持「專守防衛」到尋求「先制反擊」,從嚴守「無核三原則」到考慮引入核武器,和平憲法理念正在被重新定義。執政的自民黨預計很快將啟動關於更新安全戰略及相關文件的磋商,目標是在明年春季左右提出提案。

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高市第一次引發爭議。此前她在國會答詢時表示,如果台海發生武力衝突,可被視為「威脅日本生存」的大事。這一表態被視為為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出兵干預台海局勢提供法律依據,已引發中方強烈反應。製造外部威脅論,就是為了在日本國內推動修改或變相突破「和平憲法」第九條的限制。該條款限制日本擁有正式軍隊和發動戰爭的權力。「台灣有事」被右翼勢力包裝成對日本「國家存亡的危機事態」,從而為行使集體自衛權、擴大自衛隊職能、增加軍費開支提供正當性理由。另一方面,高市早苗也想藉此鞏固自己在自民黨內保守派的地位,吸引極右翼選民的支持。

日本修改「無核三原則」的企圖,不僅將引發地區軍備競賽,更將影響世界多國致力於核不擴散的努力。如果未來日本從美國引進核武器,和平憲法的精神還剩下多少實質內容?會不會有別的國家要買?核武器成了生意這個世界會怎樣?高市早苗若一意孤行,勢必讓日本在亞太地區陷入更孤立的境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