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市長巴斯近期解除無家可歸者的緊急狀態,聲稱過去兩年遊民數量顯著下降。但對南洛杉磯的商家和居民而言,市政府的努力對遏制街頭頑固的無家可歸問題收效甚微。
《洛杉磯時報》報道,南洛杉磯的居民和商家均抱怨,蓋奇大道和弗洛倫斯大道間的遊民營地造成危險且不衛生的環境,該問題一直被忽視。
儘管今年市政府已進行20多次清理行動,但營地依舊存在,或者轉移至居民區街道,這種惡性循環令居民們感到沮喪。
索拉諾(Marina Solano)在當地經營雜貨店,因周圍街道上持續存在營地,她不得不封住店面,僱用額外保全人員來保護生意、員工和顧客的安全。
商店保全莫拉萊斯(Juan Morales)親眼目睹問題日益嚴重,他說:「遊民威脅要燒毀商店,我們對此無能為力,商家舉步維艱,被迫額外付錢讓我們在夜間保護店面。」
居民則抱怨說,街道上寸步難行,垃圾遍地,氣味令人難以忍受。
據報道,一所中學、公園和一間銀行均在遊民營地步行範圍內。一些居民表示,在路上行走感到不安全,帳篷侵占人行道、公車站、自行車道和道路。
在疫情期間,洛杉磯無家可歸者服務管理局年度統計顯示,約有4萬1290人被認為是遊民,其中約三成的人住在收容所。預計到2025年,洛杉磯街頭流浪人數將降至2萬6972人。
巴斯表示,緊急狀態聲明賦予市政府採取大膽而迅速行動的權力,以徹底改變失敗的現狀,最終讓該市遊民人數連續兩年下降,其中包括街頭流浪人數下降17%。
市府官員指出,已啟動針對南洛杉磯無家可歸問題的專案行動。
5月,市議員普萊斯(Curren Price)與城市合作,在阿瓦隆大道啟動「內部安全」(Inside Safe)項目,共安置32人。據市政府統計,其中七人已重返街頭。
據普萊斯辦公室稱,今年以來,市政工作人員已對南洛杉磯的蓋奇大道和阿瓦隆大道進行20多次清潔消毒。但居民坦言,這遠遠不夠。
一位名叫辛蒂的居民表示,自從一年前在此購屋以來,她就一直面臨這個問題。
她說:「這簡直是場噩夢,我的壓力太大了。整整一年,我和丈夫不斷在清理垃圾。市政府努力清理主要街道,但對居民街區卻置之不理。」
每週,辛蒂和丈夫都會用高壓水槍清洗家門前的人行道,並將收集到的垃圾倒入他們公司的垃圾箱。過了一段時間後,她說:「我告訴丈夫,我受夠了,這不是我們的責任。」
有些商家也開始自行清理街道,努力保持這條曾經繁華的商業街的原貌。洛杉磯訊
母親帶著年幼孩子繞過佔據南洛杉磯阿瓦隆大道人行道的遊民營地。洛杉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