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舞台上演權力轉移:特朗普離場後,習近平如何主導議程?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短暫訪問亞洲後匆匆回國之際,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則留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致力於多邊外交。這一鮮明對比凸顯了全球經濟領導地位的轉變,北京正抓住華盛頓採取「美國優先」政策留下的真空,將自身定位為自由開放貿易的新捍衛者,試圖在亞太地區擴大其影響力。

多邊主義對決「美國優先」

當華盛頓沉浸於設置貿易壁壘和進行雙邊交易時,北京則高舉多邊主義大旗。習近平在APEC峰會上公開呼籲,必須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增強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系。他主張更新國際經貿規則,以更好地保護發展中國家的權益。這一立場與特朗普政府繞開多邊機制、偏好雙邊施壓的策略形成強烈反差,標誌著中美在引領全球貿易秩序上的路線分歧。

中國的戰略佈局與行動

中國不僅停留在口頭宣示,更通過實際行動推進其長期戰略。上週,中國總理李強出席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峰會並簽署了升級版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與此同時,特朗普在東盟的短暫訪問雖達成了幾項協議,但並未降低美國的貿易壁壘,反而附加了針對中國的威脅性條款。分析人士認為,中國通過持續的區域經濟參與,正在鞏固其主導地位。

區域國家的疑慮與警惕

儘管中國積極扮演自由貿易捍衛者的角色,但許多亞洲國家對此仍持保留和警惕態度。他們擔憂中國強硬的軍事姿態、龐大的製造業主導地位,以及其在貿易爭端中動用出口管制等工具的意願。日本外務省發言人北村俊博(Toshihiro Kitamura)直言,中國利用稀土等資源將政治立場強加於人,並非真正的自由貿易捍衛者。這種擔憂反映了該地區國家在美中之間尋求平衡的複雜心態。

自由貿易的代價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的戰略是通過貿易、基礎設施和供應鏈深度捆綁區域經濟,使其難以擺脫對中國的依賴。習近平在APEC期間與加拿大和日本領導人的會晤,以及中國近期加強稀土出口管制的舉動,都顯示了其經濟實力背後的複雜性。雖然習近平的出席傳遞了中國致力於建立關係的強烈信號,但其經濟主導地位和貿易手段也讓鄰國感到不安,擔心廉價商品湧入會導致本國的去工業化。

來源:路透社

封面來源:美聯社

即時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