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幻動畫片《世外》以西條奈加的小說《千年鬼》為基礎,初以14分鐘短片形式於2019年面世,及後擴展為111分鐘長片公映。故事以鬼差「小鬼」(鍾雪瑩 聲演)與人類「小妹」(蔡曉童 聲演)為核心,當中輪迴制度與結構豐富了世界觀,探討生死主題與情感執念。撰文︰李志宏
《世外》香港製造 3日票房200萬
《世外》中反覆出現的象徵物例如人的「心結」、「鬼之芽」、「人鬼」等,是為了讓觀眾輕鬆理解複雜的輪迴系統。導演兼動畫師Tommy形容︰「《世外》的輪迴設定,與觀眾平時所接觸的宗教有出入,難以短時間消化,故用常見符號簡化概念:將人的憤怒、鬱怨化為繩結,若繩結太多,代表憤怒等負面情緒累積,變成一堆混亂不堪的死結,也就是會令人變成『人鬼』的『鬼之芽』。另一方面,『天女』一角(謝安琪 聲演)則代表解結力量,透過祝福化解怨恨,帶來轉機。」這些圖像有助劇情推進,幫助觀眾迅速把握主題,Threads上有讚無彈,3日票房衝破200萬。


《世外》資金不足靠《膽大黨》?
業界頂尖的《鬼滅之刃劇場版 無限城篇》製作預算為2000萬美元。2020年,《世外》長片版得到電影發展基金「製作融資計劃」批560萬港元;2022年取得菲律賓電影局「國際合拍資金」投資;後來本片監製兼編楊寶文聯繫沙特阿拉伯投資者,並得到支持,對方認為輪迴主題在中東地區會受歡迎。Tommy︰「團隊參考如吉卜力、鈴木敏夫的著作,從細田守的製作之路汲取靈感;學習別人的『聰明』之處,如何不高燒經費,微小『不正常』設計也能取悅觀眾。近期的《膽大黨》的分鏡特別出色,既節省預算,又放大效果,讓我獲益匪淺。」


《世外》製作時 全球封城
《世外》主要由本地動畫師製作,也有外求,在動畫技術不斷演進下,Tommy反而說︰「我們並沒有採用一些創新技術,而是採用行業較常見的製作方法,大批量的分散出去。製作期間處於一個全球封城的階段,我們建立了一個網上的製作系統,跟不同國家的動畫師緊密地溝通。」WFH靈活自由,不限地點、時間,既是好處也是壞處,「維持士氣就是多靠讚賞與認同,我們像『誇誇群』般互相鼓勵!」7年來持續合作,與動畫師、編劇等反覆溝通,面對長時間的高壓環境,他表示︰「《世外》劇本經歷數十次修改,角色對白、情節推進與結局皆有變動。這並非分歧,而是brainstorm隨製作而需要調整。古蘭公主(楊雅文 聲演)、羌山(柯煒林 聲演)的版本改動最多,直至製作完成前兩個月才定稿。」《世外》最大技術瓶頸不在角色模型或渲染,而在剪接、節奏掌控,「短片時可隨意修改長短,但長片中,每一剪輯都牽涉多部門,需慎重考量。這改變了我們的思維,從靈活轉為精準規劃。」




《世外》戰金馬獎
配音陣容的籌劃,反而容易,Tommy︰「正式配音前準備多,我們做過5、6次內部錄音,除了自己有配音之外,也有找優秀的配音員、演員、舞台劇演員去做animatic配音,一來是動畫師需要有Demo配音去繪畫動畫,二來是我們希望多一點練習,累積經驗令日後的配音工序更順暢。到落實配音陣容時,過程較簡單,就是對外攞Demo,收集後做甄選,我就看畫面那角色與那聲音是否配合。而聲效設計、音樂方面,「我們有嚴格要求,委託擅長虛構環境聲效的團隊幫忙,音樂則追求獨特質感,與畫面並駕齊驅,營造靈性與變幻的『世外』世界觀,以強化故事張力。」
《世外》在製作中途入圍被譽為「動畫界奧斯卡」的法國安錫影展WIP(專為正在製作中的動畫長片而設的業界活動),後入選「非競賽單元」是錦上添花,並於6月舉行世界首映,好評好潮。最近則提名台灣金馬獎「最佳動畫片」、「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原創電影音樂」,Tommy認為︰「我可以說,香港動畫人才以及決心是足夠的,只是需要多點關注及支持。現在整個國際的動畫市場,會四處找合適的創作人去合作,沒有區分國籍以及地域。希望我們每位創作人也可以多留意海外的製作團隊,跟他們合作,只要找到對的人,自然能提升技術上、故事上的水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