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在專欄《匯思》撰文指出,金管局透過「Fintech 2025」推動香港銀行業向更創新、更具韌性的未來前進,包括全面推展銀行數碼化、擴展金融科技人才庫,以及透過資源政策支持生態圈發展,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並進一步推動數碼轉型的進程。
部份數字銀行拓投資及保險產品
余偉文指出,「全面推展銀行數碼化」旨在支持銀行在業務運作流程的前、中、後台,全方位應用金融科技。其中,8間數字銀行成立以來,一直迅速擴張客戶基礎,尤其吸引年輕及中小企業用戶,部分更開始提供投資及保險產品,激勵了傳統銀行加速自身數碼升級。
合規科技整體使用率達97%
同時,金管局透過一系列實務指引、用例分享刊物及影片,展示合規科技(Regtech)在實際銀行營運中的應用,而現時香港所有零售銀行均已採用合規科技,整體使用率也達到97%。隨着技術日趨成熟,合規科技也被應用在各個不同的風險領域。
金融科技使用率已達95%
此外,金融科技資訊平台及Fintech Connect配對平台的推出,也進一步提升保險科技(Insurtech)、財富科技(Wealthtech)及綠色科技(Greentech)的使用率,增幅由20%至超越100%不等。在短短數年內,香港銀行已由最初的探索階段,轉型至將金融科技融入整個營運流程。根據金管局2025年發布的「科技成熟度評估」報告,金融科技的使用率現已達95%。
FiNETech與配對平台促成百項合作
為加強香港金融業的聯繫,金管局協助金融機構、金融科技供應商及市場參與者打破障礙,釋放協同效應,推出了FiNETech系列及多項業界活動,匯聚生態圈內的專業人士,探討進一步的合作。再配合「Fintech Connect」配對平台,至今已促成超過100項合作,加速創新概念的生成及落地。
GenA.I.沙盒深化「負責任創新」
另外,A.I.已成為推動銀行各項營運進一步數碼化的關鍵。金管局透過研究及培訓,推進A.I.的應用,令使用率得到顯著提升:今年的調查顯示,75%的銀行已將A.I.融入業務,相對2022年的59%有所提升。金管局與數碼港合作設立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沙盒,在鼓勵探索新技術的同時,有效應對新風險,深化「負責任創新」。
GenA.I.沙盒透過提供先進的運算能力,讓銀行可以探索不同高算力要求的工作,例如驗證A.I.模型的準確性、可解釋性、一致性及保安性等,從而減輕銀行在探索期的資金投入。機構已試驗多項應用場景涵蓋風險管理、客戶服務、反欺詐方案及深偽檢測。其中一項創新手法是以「A.I.對抗A.I.」,即利用A.I.工具應對A.I.自身帶來的風險與挑戰。
DLT使用率達50% 反映代幣化潛力
此外,分布式分類帳技術(DLT)是另一大數碼化驅動力。過往數年DLT使用率上升50%,可見市場對代幣化的潛力更有興趣。因此,金管局推出了DLT監管孵化器,讓銀行能銜接傳統金融與新興代幣化生態圈。透過建立兩者之間的橋樑,金融機構可利用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推動數字資產的發展。現時已經有6間銀行透過孵化器推出代幣化存款服務,展示負責任創新如何將概念轉化為可投入生產的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為提升銀行從業員的專業能力,「銀行專業資歷架構」新增金融科技單元(ECF-F),為銀行從業員提供金融科技相關的培訓和認證。香港金融科技行業至今匯聚超過25,000名專業人才,本地大學也持續擴展金融科技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