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長辦公室、市交通局與市經濟發展局昨(20日)報告且林市果廣場(Chatham Square)重設計畫的最新概念圖,這是「通達華埠」(Chinatown Connections)的重要部份。該計畫旨在提升華埠公共空間、改善多模式交通流通,並推動經濟發展,同時彰顯社區的文化底蘊。
新設計將大幅擴展行人空間,簡化複雜的多向交會路口,縮短行人穿越距離,並讓車輛行駛更順暢。方案中還包括植樹與綠化美化工程,拓展公共休憩空間,
尤其是位於且林市果廣場軍人坊公園。整體設計依據交通研究及持續的社區諮詢過程而成形。
市府公共空間總監劉雅婷指出,新設計體現了華埠文化的深切承諾,並讓這裡成為更具親和力與可達性的公共空間。
將原本擁擠混亂的路口,轉化為能讓居民與商家共同受惠的優質公共場所。
經濟發展局李金技表示:這項重新設計畫是「通達華埠」計劃的重要進展。
新方案不僅改善交通流通與行人安全,也帶來重大的公共空間升級,讓華埠成為一個宜居宜遊的社區與商圈。
目前且林市果廣場是一個五向交叉路口,設計複雜且存在多個潛在危險點,對行人、駕駛與騎單車者都構成安全隱憂。雖然約八成的使用者為行人,高峰時段每小時約有一萬人通行,但他們常需走長距離過馬路,且常與大量轉彎車輛同時穿越。
現有的公共空間因受車流與噪音影響而不夠親民,也無法容納如農曆新年或中秋節等大型活動。複雜的路口設計也使得交通需依賴警員指揮,車輛往往得多次轉向才能通過。
新方案將廣場改造成標準的「四向交叉口」,讓交通更順暢並優先考量行人安全。行人穿越距離將縮短,減少與車輛接觸時間,特別照顧長者與孩童需求。設計保留軍人忠烈坊原址,並透過景觀與步行道設計串連周邊街區。
設計公司Maverl表示,新設計的空間比現時且林市果廣場增加2.5倍的空間,將是華埠一個綠化公園廣場。
這項計畫也呼應近日公布的另一項設計成果,由藝術家馬文(Jennifer Wen Ma)打造的「華埠迎賓牌樓」(Chinatown Welcome Gateway),將成為象徵華埠文化與精神的新地標。
市府自2025年5月起展開資料蒐集與社區意見諮詢,透過「華埠連結工作小組」、街頭攤位與社區活動,共收集近350份民眾回饋意見。最終設計與施工預定於2027年啟動。
至於華埠居民關注的重開柏路的可能,是否縮窄包厘街減少車流造成擠塞、以及公共空間會否成為流浪漢聚集造成安全隱患等等問題,官員表示,這是個初步「概念設計」(conceptual design),還有很多改動及納入社區意見的地方,並且進行與馬文合作,找華埠合適放置牌樓的街道。
「通達華埠」(ChinatownConnections)是一項總額5,500萬美元的市府與州府聯合資本投資計畫,旨在滿足現有社區與在地經濟需求、強化華埠文化認同、拓展行人空間,並透過更安全的步行與自行車通道,連結周邊社區、促進經濟與文化的持續繁榮。

這是高空鳥瞰目前的且林市果廣場現況。

這是即將全面改動廣場的重設計畫的最新概念圖,廣場向包厘街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