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詠強:為何中國稀土管制掀翻美國?

20251015 霍詠強
《為何中國稀土管制掀翻美國?》

 

為何美國對中國的稀土管理政策反應如此激烈?要令特朗普跳出來威脅要加中國100%關稅?中國商務部10月9日宣佈,在中國境外的組織與個人出口含中國成分的稀土產品,或使用中國相關技術在境外生產的稀土物項,包含用於回收稀土的設備,都須先取得中方的軍民兩用物項出口許可。中方表述此為“出口管制”,並強調是國際通行做法,且相關技術早在2001年就已列入管制目錄。

但是,這項針對供應鏈的“申報”也有針對特定行動。10月2日,巴基斯坦和美國戰略金屬公司 (USSM)簽署了兩份諒解備忘錄,共同開發巴基斯坦的關鍵礦產價值鏈,並啟動首批價值5億美元的銻、銅精礦、釹和鐠等稀土元素付運的合作框架,巴基斯坦擁有高達6萬億美元的稀土礦產儲量,而USSM則專注於生產和回收關鍵礦物,而美國視之為先進製造和能源生產相關的各種技術所必需品,但是,巴基斯坦從中國進口不少稀土產品,這宗協議容易予外國買家渾水摸魚轉口的機會。

但美國的反應卻如同遭遇了一次“地震”。

按照一般評論的分析,美國反應激烈並非因為不理解“出口申報”一詞,而是完全讀懂了這項政策背後的戰略信號:中國正在主動且嫻熟地運用其在稀土領域的絕對優勢,來應對貿易摩擦和科技競爭。這直接擊中了美國在關鍵供應鏈上最痛的弱點,並挑戰了其長期以來的技術霸權。

另一個西方媒體的判斷是:從地緣戰略的角度來看,這有助於北京在本月底於韓國舉行的特朗普和習近平峰會前,增加談判籌碼。事實上,商務部在回應記者提問時,亦作後續式補充,強調:“中國的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只要是用於民用用途的、合規的出口申請,都可以獲得批准,相關企業無須擔心。“

所以10月10日特朗普就寫了一段千字文的,以受害者自居來控訴中國的稀土管制措施,指責中國的行動“聞所未聞”,為何黑社會大佬裝扮成受害者?在美國的眼中,這是個在“剃眼眉”之餘,還有不能明言的原因。

所謂“剃眼眉”是因為中國的新規正正“借鑒”了美國在芯片等領域針對中國的手段,尤其是將管制範圍擴大到全球任何使用中國稀土成分或技術的產品,等同套用了美國一直使用的“長臂管轄”,早在1959年,美國為冷戰技術管制設計了所謂的“外國產品規則”(FDPR),一個物項是否應受美國出口管制,即使是非美國制造的產品,只要使用了美國技術或軟件,就要受到美國出口管制的約束。

然後華為在2019年開始成為祭品,美國規定銷售給華為的產品當中,涵蓋硬件、軟件等任何美國技術含量超過 25%,就會被要求禁止。到2020年進一步的修正美國技術或軟件佔整個產品價值的比例調整到了10%,最後直接變成0%,也就是說,徹底封鎖華為!並且在過程中,所有產品涉美國技術也被封,這就是荷蘭光刻機也不能用。

正如美國所謂美元霸權,除了可以印銀紙,所有採用美元的交易都受美國監管、在全世界任何角落追殺對手的手段,這就著名的“美國陷阱”、是“大阿哥”的專利,今天,中國竟然借用了這種“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直接挑戰了美國的規則制定權。

更真實的重擊,還在於被演繹為“淡化事件的衝擊”的商務部解釋”用於民用都會獲得批准”的對立面、即“軍事用途原則上不予許可”,表面上,美國軍用物資也很小心,供應鏈都有明確控制,不應受此影響,但問題是大部分配件在二、三次加工的稀土使用在所難免,
軍工產品為了獲得高性能不能沒有稀土,每架F-35隱形戰機大約要用到417公斤的稀土元素,主要用在雷達、激光制導設備和發動機的高溫合金塗層上。一艘弗吉尼亞級核潛艇,核反應堆的屏蔽層需要用到釤,聲吶系統裡的超磁致伸縮元件少不了鏑,推進電機、反輻射導彈和精確制導炸彈,總用量逾4000公斤。

也就是說,未來美國的軍工企業要對外銷售軍火,也要向中國申請許可證。再尤甚者是美國幾家主要的軍工企業,都因為向台灣出售武器,而被中國列入制裁名單之內,過去這些企業對中國實施的制裁、都不以為意,但如果稀土從源頭供應到供應鍊下游都受管制,哪連帶的影響就嚴重得多。

哪特朗普質疑與習近平的會面,又是否因此出現變數?不會,因為的確要談判,也有可談之處。

中美在日內瓦和馬德里表面上談的好好的,但其實美國一直都在加碼制裁和限制,例如馬德里結束後翌日,就加大封鎖華為的人工智能芯片昇騰(Ascend)系列。

9月29日,美國商務部實施“50%規則”,變相將三千多家中國相關企業納入限制範圍。
10月4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布從10月14日起,對中國籍、中國造、中企經營的船舶,只要進入美國港口,就加徵額外“港口服務費”。
10月7日,美國眾議院“中美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發表史上最嚴厲報告,提出對華實施更廣泛的半導體設備出口禁令。

但和過去不同,中國立即就對美國發起了一系列反制。

10月9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對稀土、鋰電池及鋰電池技術、人造石墨負極材料及相關物項、反無人機技術、超硬材料等等一系列產品和技術進行出口管制。
10月10日,中國市場監管總局宣布對美國高通公司開展立案調查。
10月10日,中國交通運輸部宣布對美國船隻徵收額外港務費。
看起來,中國的這些反制措施完全都是被動還擊,但其實,裡面也暗藏玄機,例如美國不造船、就把美國資金都算上。

雖然雙方在關鍵制裁、即科技和稀土管制、肯定談不攏,但買些大豆、暫免買路錢,估計也能交出些功課,這也是開天殺價的 Art of Deal 吧。

今日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