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鋰電池 美國被「卡到脖子」

彭博社報道指出,中國手\xf9堛熊P除了稀土管制之外,對鋰電池的一系列出口限制,也可能對美國企業造成重大影響。

隨著美國對能源儲存的需求激增,用於支撐數據中心與電網穩定的電池成為關鍵物資。中國針對電池供應鏈的管制範圍廣泛,包括大型鋰離子儲能電池、正負極材料及電池製造設備等,而這些技術領域中國均居領先地位。與之前的限制措施類似,新規要求電池企業在出口前須獲得中國商務部的許可,讓北京得以有選擇性地「武器化」出口,新規將於11月8日生效。

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分析師指出,「雖然影響產業範圍不如其他出口管制廣泛,但中國在電池供應鏈的主導地位,意味著可以迅速對美國企業造成壓力。」根據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美國約65%的大型鋰電池進口來自中國,這些產品都將受到新規影響。

隨著AI熱潮推升能源需求,美國數據中心的耗電量在2017至2023年間翻倍,預計到2028年將再增加兩到三倍。專家指出,「中國的AI發展受限於取得美國芯片,而在美國,能源需求才是AI數據中心的最大瓶頸。」

大型電池可儲存多餘的再生能源,在電力需求高峰時釋放,避免停電並穩定電網。美國公用事業級電池設施在10年前幾乎不存在,到2024年已達26GW。僅德州去年就新增約4GW的電池容量,足以供應300萬戶家庭用電。未來10年美國將新增多達136GW的電池儲能容量。其中大部分電池仍需依賴中國供應,其他國家難以取代。儘管美國近年積極擴張電池產能,但仍無法滿足國內需求,且中國新規也將波及這些工廠。

分析人士認為,除了在貿易談判中施壓外,中國最新的管制措施也是為了維持其技術領先地位,目標是成為未來數十年電池產業的主導力量。最終會在多大程度上運用這項「電池槓桿」,取決於貿易談判結果。

之前威脅下月起向中國加徵100%關稅的特朗普,立場有軟化跡象,他在社交平台發文,表示美國希望幫助而非傷害中國。文中特別提到「備受尊敬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希望中國經濟蕭條,他(特朗普)亦不想,所以不用擔心中國,一切會很好。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