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被私有化隱藏壞帳? 非上市亦要公佈業績 李聲揚:恒生股東不妨提早套現

滙控(005)私有化恒生(011),惹來全城討論。不過不少討論,卻有點失焦,甚至搞錯方向。網民問「恒生指數沒有恒生要不要改名」,不知是無聊還是搞笑。請循其本,日經指數也沒有日經,海峽時報指數也沒有海峽時報,你還可以說是因為「日經」和「海峽時報」不是上市公司。但根本道瓊斯指數,也沒有道瓊斯。而道瓊斯(Dow Jones)在廿年前已被私有化,和恒生的情況一樣。況且,回到起初,根本「恒生指數」成立時,都沒有包括恒生銀行,皆因當時恒生並未上市。

以上種種,或有人認為只是茶餘飯後話題,不用太認真。不過在認真的細節上,不少人也是搞錯了。恒生近年壞帳不少,撥備也拖累了盈利。網上討論,十居其九圍繞這點。但不少講法,卻不太合理。

相關文章:恒生私有化|滙豐據報曾3度上調作價 雙方以「珍珠、紫荊花」代號為談判保密

恒生真的陷水深火熱?

筆者說恒生穩健,網民不會認同。筆者提到恒生股價在私有化前表現都不錯,網友也不認同。不過,若果恒生真的是水深火熱,為何大股東會自己攬上身?這根本不合理。麻煩事,大股東還要溢價出錢,讓小股東甩身,自己就全拿上身?合符常識嗎?

另外,認為滙控要打救恒生,也不太合理。私有化是甚麼?是滙控自己出錢,買起尚未持有的恒生股票,恒生小股東(例如筆者)收錢走人。整個過程,沒有一分錢注入恒生。如何打救?很多人連私有化和增資都未分得清。

李聲揚認為,坊間認為滙控打救恒生並不合理。 汪旭峰 攝
李聲揚認為,坊間認為滙控打救恒生並不合理。 汪旭峰 攝

 

滙控帳目可知恒生壞帳

另外有一個講法,認為恒生不再是上市公司,就不用公佈業績,壞帳可以隱藏。這即使不是全錯,都是九成錯。香港的銀行,上市與否,都要公佈業績,大家可以在金管局找到。例如上海商業銀行,或者那些數字銀行,全部要出業績,如何可以「收埋」?退一百步說,即使恒生之後不公佈壞帳,但記者和分析員,一定會在滙控業績時去窮追猛打。即使滙控避而不答,但根本由滙控業績大家可以看到集團的香港壞帳,而留意「香港上海滙豐銀行」(俗稱「Hong Kong Bank」)也有公佈業績。兩者拍埋,一看就知有多少壞帳來自恒生。

另外,也有講法以為,子債母還,滙控要一力承擔恒生的壞帳。不過對不起,恒生一直以來,就是滙控的附屬公司,壞帳一直都全數反映在滙控帳目上。私有化後,也只會一樣。

未持有者勿賺最後幾元

至於股價方面,筆者既持有滙控,也持有恒生,就只快講兩句。恒生方面,已接近私有化的價格,但私有化未必一定通過。已持有的讀者,不妨提早套現。至於未持有的,就不要打算賺盡最後幾元,否則若私有化不成事,保證你痛不欲生。

相關文章:恒生私有化|證券總會籲股民提防詐騙 勿信第三方代辦實物股票 一文睇清5大Q&A

滙控方面,則是另一個故事。擔心壞帳上身,著實多餘。但的確,動用1000億資本去私有化,總有影響。滙控聲稱不會影響派息,但卻會未來三季度停止回購。同時間,也有人認為滙控出價過貴。私有化公佈當日,滙控一日跌了6%。筆者認為,也不用過度反應。已經持有的,根本不用擔心,即使私有化偏貴,對滙控影響都不會太大,而回購也只是暫停。但當然了,滙控今年已不停破頂,回調6%也十分正常,現價不能說是極便宜。

所以要買滙控的,照買。但不打算買的,又不用急於一時。始終6%的股價波動,其實不是甚麼一回事。

Patreon作者 李聲揚

相關文章:恒生私有化|艾橋智接受新華社專訪:香港為滙豐主市場 對港經濟前景有堅定信心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