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源會陳慧華撰文City Journal,若馬姆達尼當選下任市長,其教育政策懲罰高潛力兒童,對亞裔學生不利。
紐約市民主社會主義者市長候選人馬姆達尼(Zohran Mamdani)近日提出計劃,打算自明年秋季起逐步取消紐約市公立小學的「資優與天才」(Gifted & Talented, G&T)計劃,首先從取消幼稚園入學甄選開始。若此政策落實,紐約教育將再次倒退至白思豪(Bill de Blasio)任內的失敗路線。
馬姆達尼的構想得到部分多元與平權團體支持,包括他承諾將倚重的「學校多元顧問委員會」(School Diversity Advisory Group)。這些團體長期批評G&T制度「種族歧視」,理由是參與學生中白人與亞裔比例高於全市平均。他們依循馬克思主義與批判理論的思維,將「成就導向」視為「白人至上」價值的延伸,主張透過壓低整體表現差距來追求「平等」。然而,將資優教育貼上種族標籤、以取消計劃作為回應,無助於解決紐約公校體系真正的問題。
根據州考試與全國教育進步評量(NAEP)數據,紐約市教育局在學業表現、安全紀律與出勤率等各項指標上表現低落。若取消資優班入學,勢必讓情況雪上加霜。把天資聰穎、求知慾強的學生塞進一體適用的課堂,只會造成學習倦怠與流失,而不會提升其他學生的學習成果。
馬姆達尼的計畫暫時保留三年級入學機制,但若幼稚園甄選取消,整體G&T體系終將萎縮。賓夕法尼亞大學一項研究指出,資優班學生在中學階段的數學與閱讀成績平均高出同齡生20%至30%,其中低收入與非裔、西語裔學生的進步幅度最大。取消G&T反而會剝奪這些孩子改變命運的機會,削弱他們通往優質高中與大學的準備。
回顧白思豪時期的教育失政,值得紐約人警惕。馬姆達尼的顧問團隊中不乏舊人,如前教育局長梅莎‧波特(Meisha Porter)、左翼市主計長蘭德(Brad Lander),以及民主社會主義國會議員鮑曼(Jamaal Bowman)——傳出他可能在馬姆達尼政府中出任教育首長。這些人物都曾推動反精英、反績效導向的政策。
在白思豪任內,教育局以「公平」為名,取消G&T的統一測驗,改採教師推薦與抽籤入學,導致優秀學生被迫外流至特許學校、私校及郊區。儘管亞裔、非裔、白人與西語裔家長多次在社區教育理事會與市級教育政策會議上群起抗議,教育局仍一意孤行,關閉包括低收入社區在內、需求極高的資優課程。結果不僅未實現平等,反而擴大了教育落差。
2022年上任的現任市長亞當斯(Eric Adams)則扭轉方向,恢復並擴大G&T計劃,主張加速教育是弱勢學生邁向成功的階梯。亞當斯的政策受到多族裔家長廣泛支持,也讓部分逃離公校體系的家庭重新考慮回流。
教育專家普遍認為,紐約未來的教育政策應在「高底線與高天花板」之間取得平衡,既保障每位學生的基本學習權,也為高潛力學生提供挑戰與成長的空間。馬姆達尼若一意孤行取消資優計畫,將重蹈白思豪的覆轍,讓城市的教育競爭力再度衰退。
未來的市府應致力於擴充資優名額,投資教師培訓,並推行「普篩」制度,從每個社區發掘具潛力的孩子,讓成就導向與機會平等並行不悖。教育的真正公平,不在於壓低卓越,而在於讓所有孩子都有機會展現卓越。
當孩子們能自由發揮潛能,紐約市的未來才會更加光明。
本報記者周靜然紐約報道

同源會陳慧華撰文終結資優計畫將傷害學生:馬姆達尼提案以意識形態取代卓越,懲罰高潛力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