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901年至2024年的諾貝爾獎頒發歷史中,日本是歐美之外獲獎最多的國家,迄今,日本公民或日裔人士已拿下31枚諾貝爾獎章,尤其科學領域頻頻獲獎,顯示基礎研究能力雄厚。
諾貝爾醫學獎委員會秘書普爾曼表示,得獎人公布前,他僅通過電話聯繫上\u5742口志文,當時在研究室的\u5742口聞訊非常吃驚。\u5742口志文6日傍晚在大阪大學免疫學前沿研究中心特任教授實驗室前受訪,他直呼「非常榮幸」。校內事前設置了新聞直播室,斯德哥爾摩現場唸出\u5742口的名字時,直播室頓時爆出歡呼聲,實驗室響起熱烈掌聲。\u5742口老家滋賀縣長濱市官網也發布喜訊。
\u5742口志文與71歲妻子\u5742口教子在同一實驗室工作,相同領域活躍30年彼此扶持。1977年,\u5742口在愛知癌症研究中心從事免疫研究,就讀名古屋市立大學醫學系的教子暑假參觀實驗室,教子對他第一印象是「嚴肅」,衣著髮型樸素不浮誇,做研究時眼神發光,「沒想到有進取心這麼強烈的人,很多方面讓我耳目一新。」
\u5742口是繼去年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簡稱被團協)獲得和平獎之後,連續兩年日本人或團體獲諾貝爾獎。他也是繼4年前榮獲物理學獎的真鍋淑郎以來,日本再有人獲科學諾獎。如果是諾貝爾醫學獎的話,是繼7年前的本庶佑以來,日本第6人。
即將卸任的日本首相石破茂致電祝賀\u5742口,還追問人類未來是否能靠自身免疫力戰勝癌症,\u5742口說,科學每天都在進步,總有一天癌症將不再是令人畏懼的疾病。
他在記者會上表示,免疫反應的關鍵,一方面是「如何增強免疫反應」,另一方面則是「如何抑制多餘、過度或異常的免疫反應」,兩者都非常重要。他一直以來的研究焦點就是如何有效地調控免疫反應、抑制過度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