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長期建議美國人延後至70歲再領取社會安全金(Social Security),以獲得最高退休金額。然而實際上,僅約10%的退休者能等到70歲,多數人於62至67歲間即申請。對部分人而言,提前領取反而更合乎現實。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報道,傳統理論指出,社安金是許多美國人唯一具通膨保護的終身收入來源,延遲申領可防止高齡時資金短缺。以月領2,100美元的62歲退休者為例,若延至67歲可得3,000美元,70歲則達3,720美元。然而,專家指出,多數分析忽視了現實中的風險與假設偏差。
首先,延遲申領的研究多假定「未來的錢」幾乎等同於「現在的錢」,僅以0%至2%的低報酬率折現;但實際上,多數退休者的投資組合報酬率約高於通膨5%,若以此計算,延遲的利益將大幅縮水。其次,若提前去世,申領延遲者可能損失數十萬美元原可用於生活或留給家人的資金。
另一風險是「報酬順序風險」:若退休初期市場下跌,為撐過延遲期而增加提款,可能永久削弱投資資產。此外,為了延遲社安金而提早花光存款,亦會喪失資金靈活度。早申領者雖金額較少,但保留更多投資資本,可因應突發需求或旅遊支出。
心理層面同樣關鍵。退休收入研究院2025年報告指出,退休者平均花掉終身可預期收入(如社安金、年金)的80%,但只花掉投資收益的50%。這種對「花本金」的抗拒,使延遲領取者往往過於節制、難以享受退休生活。
《零遺產人生》(Die With Zero)作者比爾帕金斯(Bill Perkins)認為,美國人過度重視壽命而忽視健康壽命,往往錯過享受人生的時光。若提前領取社安金能幫助人們克服心理障礙、活得更自在,這一策略或許比延遲更明智。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