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股市估值重估潮難持續|藍血工廠

恒指、國企,連沉睡多年的「紅底股」近幾個月像打了荷爾蒙,展現出青春期的亢奮。神州大地,所謂A股,更是一片「厲害了,我的國」的歌舞昇平。這種集體亢奮,像極了歷史,但歷史不重複,只是押着相似的韻腳,Vaudeville雜耍劇團換了戲服,又上台演同一齣戲,大排宴席,不過投行摩根士丹利剛出一份報告,像個派對上不識趣的管家,冷靜地提醒主人家:你們的香檳,快喝完了。

盈利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報告的潛台詞,翻譯成香港人能懂的語言,就是這場由2025年4月開始的狂歡,幾乎完全是由「估值重估」(multiple expansion)所驅動的 。甚麼意思?就是說,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那盤數,其實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股價的飛升,靠的不是公司賺多了錢,而是大家願意用一個更瘋狂的價錢,去買同一樣的貨色。12個月預期市盈率(forward P/E)已抽高3至3.6,回到了2021年的高位 。

這種純粹靠熱情和幻想支撐的升市,在金融史上,通常只在兩種情況下出現:一,經濟大蕭條之後,估值跌至地庫,否極泰來 ;二,有全新的、革命性的科技或市場出現。但環顧今天,大摩的經濟學家團隊仍在警告,全球特別是依賴貿易的經濟體,前面有「增長風險」 。換言之,我們既非身處戰後廢墟,亦未見到外星人帶來新科技。

支持這場舞會的音樂,還能響多久?報告冷峻地指出,目前股價已非常接近他們的「牛市目標」,上升空間只有1%至8%;反之,跌回「基本目標」的空間,則有6%至13% 。賭桌上,賠率已經對賭客極為不利。

指望經濟及盈利重新加速

要讓這座空中樓閣持續到年底甚至2026年,唯一的指望,是全球GDP增長和企業盈利預測出現「顯著的重新加速」(marked reacceleration) 。這不是分析,這是祈禱。將身家押注在一場全球經濟奇蹟上,其理智程度,等同於相信三個月後覓得真愛然後閃電結婚一樣。

那麼,在這片歌舞昇平的賭場之中,那班真正的藍血貴族,那些Old Money,他們的資金又泊在何處避風浪?同一家大行,在另一份報告中,就給出了答案:亞洲金融股 。這不是叫你追捧那些隨大市起舞的尋常貨色。藍血思維,是尋找結構性的避風港。看好亞洲銀行股,理由非常Old School。

第一,它們做的,是本地人生意,賺的是本地貨幣 。在全球貿易風險高懸的當下,這種「內循環」的生意模式,像一道防火牆,隔絕了外圍的風風雨雨。數據顯示,亞洲金融業高達九成收入來自本土,與高度依賴外國市場的科技或原料業,有雲泥之別 。

亞洲銀行股穩坐釣魚船收息

第二,高息 。在一個泡沫化的市場,穩定的股息就是最實在的防護罩。亞洲銀行股的股息率,普遍高於大市平均 。這是Old Money最愛的特質:任你市場波濤洶湧,我自穩坐釣魚船,靜靜收息。

第三,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是美元弱勢 。美元將持續走弱,大行預測美元指數(DXY)在2026年底前會跌穿90。而當美元轉弱,資金由美國出走,亞洲貨幣轉強,這些本地銀行股自然是最大贏家 。歷史數據顯示,亞洲銀行股的表現,與美元指數呈現高度負相關 。

當然,也非叫你蒙上雙眼,隨便亂買 。報告特別指出,日本銀行業受惠於利率正常化 ,印度銀行則見到股本回報率(ROE)回升 。至於香港,報告對本地銀行業務持審慎態度,反而看好匯豐(005)這類業務遍布全球的國際大笨象 。

藍血工廠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