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着美國兩黨在臨時支出議案上陷入對立,參議院周一(29日)復會已成美國聯邦政府避免於10月1日面臨「停擺」的最後機會,並有指美國國會四大領袖將於周一在白宮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會面;不過,市場預測數據顯示,政府停擺機會率已升至75%以上;一旦成真,屆時數十萬聯邦僱員將會停薪,負責發佈就業和通脹數據的聯邦機構也很可能暫停運作,從而令數據公佈出現「真空期」,令聯儲局難以作出政策評估,為息口前景帶來不確定性。
醫療支出陷僵局 民主黨表明強硬
綜合媒體報道,美國眾議院的共和黨議員日前公佈了一項臨時支出議案,以避免美國聯邦政府於10月1日停擺,但兩黨談判正陷入僵局。美國民主黨人據報將此次撥款視為一個難得機會,要求加入數千億美元的醫療支出,包括延長即將到期的《平價醫療法案》(ACA)補貼,以及撤銷共和黨先前對醫療補助計劃的削減等。
與今年3月不同的是,當時美國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和部份民主黨人投票支持了共和黨方案以避免停擺,但此舉招致了黨內激進派的尖銳批評,而舒默今次亦明確表示,將採取更強硬立場。
施壓裁員被指「勒索」 激發矛盾
與此同時,美國白宮的施壓策略更激發了矛盾,特朗普管理與預算辦公室(OMB)主任Russ Vought表示,將利用資金中斷的機會對聯邦勞動力進行更深層的裁減,但這項舉動被民主黨人視為「黑幫式的勒索」,引發了反效果。舒默明言,民主黨不會被這種威脅嚇倒,並稱許多同僚對此「非常憤怒」。特朗普則反擊稱民主黨人「不嚴肅且荒謬」。
根據預測市場PolyMarket數據顯示,政府停擺的機會率已飆升至75%以上。高盛首席交易員Thales Arruda認為,政府避免停擺的最後機會理論上是9月29日參議院復會,屆時若民主黨改變立場,將可通過眾議院已批准的延期法案,但這種情況被普遍認為不太可能發生。
每停擺一周 GDP增長減15個基點
另一方面,高盛預計今次政府停擺的時間可能與2013年時持續3周類似,而每停擺一周、當季GDP增長料將減少15個基點,亦即今次停擺可能導致GDP增長削減45個基點。儘管部份損失會在下個季度隨着經濟活動恢復而得到彌補,但對經濟的直接影響仍不容忽視。
政府停運 就業及通脹數據勢推遲
對於投資者而言,最直接衝擊是關鍵經濟數據的「真空期」,一旦政府停擺,負責發佈就業和通脹數據的聯邦機構很可能暫停運作,意味市場將無法按時獲得原定於10月3日發佈的9月就業報告,以及10月15日發佈的通脹報告,進而令聯儲局在其10月28日至29日的議息會議前,難以作出政策評估,並增加市場的不確定性。
根據3月時計劃,若發生停擺,勞工統計局(BLS)大約2,000名員工都將無薪休假,在停擺期間一旦發生技術故障,網站將不會更新或恢復,而且「所收集數據質量的下降可能會影響未來估算結果的質量」。
歷史經驗亦表明,即使政府在停擺後重新運作,資料發佈也需要相當長時間才能恢復正常,例如2013年持續16天的政府停擺,導致資料發布延遲持續到停擺結束後的第51天。
過往對股市影響微 今次不一樣?
股市影響方面,歷史數據顯示影響相當有限。Truist 諮詢服務公司首席市場策略師Keith Lerner在研究過去20次政府停擺事件後發現,標普500指數期間平均波動幾乎為零,並且在政府重新開門後往往會上漲;而美債息率亦呈現相似模式,在停擺期間溫和上升,之後則通常會回落。
即使停擺時間持續較久,也未必會引發更劇烈市場反應,例如2018年底在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內,政府曾停擺超過30天,但並未阻止標普500指數當時從年底拋售潮中反彈,漲幅超過10%。
然而,今次停擺仍有幾個因素可能使前景複雜化。Jefferies分析團隊警告,由於特朗普今次拒絕與民主黨進行談判,停擺可能會持續更長時間。此外,如果政府在10月真的關門,將是美國史上第五次影響所有聯邦機構的「全面停擺」,而非過去常見僅有部份機構受影響的「部份停擺」。
此外,一場長期的全面停擺亦可能帶來連鎖反應,包括延遲支付聯邦承包商款項、拖慢監管審批流程,並打擊消費者與企業的信心,最終可能為投資者帶來意想不到的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