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於民主黨初選中勝出的第30選區市議員候選人黃友興(Phil Wong)27日再返華埠,對紐約中華總商會和孔子大廈進行了走訪,受到梅犖生、盧元龍以及于金山等的接待。目睹了過往黃友興在與亞裔權益息息相關的議題中的抗爭,社區冀以撐黃友興當選,為市議會增添「中庸派」真正代表社區,並如莊文怡一樣敢於「惹麻煩」。
談及幾度到訪華埠的契機與緣由,黃友興將其總結為在此「千絲萬縷」的聯繫。6歲來美的黃友興曾住在華埠茂比利街(Mulberry St)2年,爺爺曾在鶴山公所服務十多年,他本人則不僅曾在中華公所服務,與其屬下各僑團所相識,亦在華僑學校學習了中文,為這之後的社區疏通奠定了基礎。由此不覺間,黃友興也便在華埠社區建立起了極深的關係,可謂「千絲萬縷」。
追溯黃友興的抗爭之路,他自前市長白思豪時期,便因教育改革的不公與一眾志同道合的家長們團結起來,展開了從特殊高中、天才班到哈佛大學亞裔歧視案等諸多備受關注而充滿話題的抗爭,與此同時也身體力行參與到社區在遊民所和擁堵費的抗爭中。從教育到公共安全,由此為全市各地的華人社區所熟悉並敬重。談及此他也自信表示,自己「對華人社區有成績單」,這是他如今所獲支持的來源,也令自己對之後的選舉更加有信心。
在黃友興看來,各區華人社區存在的最嚴重共同問題便是警力嚴重缺乏的問題,因此上任後他將立即著手於爭取經費僱用更多警力;同時也將著手於他所抗爭已久的教育公平問題。
民主黨地區領袖于金山表示,黃友興作為民主黨候選人機會相當大,希望民眾「在最後的時間裡臨門一腳把球踢進去」,助黃友興當選。于金山指出,許多亞太裔民選官員走自由派路線,並不真正代表華社利益。
希望更多的亞太裔的市議員能夠走中庸路線,由此真正代表大部分華人利益發聲。而如果能有莊文怡和黃友興二人搭檔於市議會,面對紐約市可能將迎來的「極端自由派市長」,相信能夠對此有所平衡。
大紐約民權聯盟陳建閃則表示,無關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黃友興有著華人所有的傳統價值觀,尋求公平教育權且重視公共安全,他所在做的也正是華人社區一直在為之抗爭的。最重要的是華社在市議會需要有更多願意為之發聲的人,像莊文怡一樣無懼在市議會「惹麻煩抱怨」(make noise),讓違背華社利益的決議聽到華社的反對聲而重做考量。「市議會推出的每項法規影響的不只是布碌崙或曼哈頓,而是整個城市。因此我們需要有人在那裡發聲、抱怨和審視,代表我們真正的價值觀。」陳建閃說道。本報記者孟莎紐約報道

黃友興於27日再返華埠,拜訪中華總商會與孔子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