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戲行業迎春天 受惠版號審批趨穩 成功「出海」提升全球競爭力

中國遊戲行業在經歷數年寒冬後,終於迎來春天,今年以來遊戲板塊表現亮眼,其中世紀華通(ST華通)與巨人網絡股價均大幅走高,龍頭企業騰訊(700)的業績同樣表現突出。這一反轉得益於內外雙重利好因素刺激,內地監管措施放寬使得版號審批節奏逐漸穩定,為行業注入「強心針」,同時遊戲公司憑藉優質內容,成功拓展海外業務,亦有助行業復甦。

回顧2021年,因應青少年沉迷遊戲趨勢,內地監管風暴驟起,官方媒體將網絡遊戲批評為「精神鴉片」,觸發市場恐慌拋售,騰訊股價單日曾重挫逾10%。遊戲版號審批更陷入長達8個月停滯,對依賴新產品維持營運的遊戲企業而言,無疑構成沉重一擊。數據顯示,在行業最低谷時期,多間遊戲公司股價跌至歷史低位。例如愷英網絡股價曾低見2元(人民幣,下同);創下營收神話的遊戲《無盡冬日》其開發商世紀華通(ST華通),去年7月股價一度跌破3元,與近期超過20元的高位形成鮮明對比。

8月版號批160款 創近年新高

去年下半年成為行業轉折的關鍵時期,當局對科技監管的基調軟化,遊戲版號審批不僅恢復常態,其數量更呈現清晰的增長趨勢。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年8月,內地發放的遊戲版號總數已達1119個,按年增幅顯著,而8月單月166款的批准量,更創下近年單月最高紀錄,為市場注入強勁動力。杭州一間遊戲美術外包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審批節奏逐漸穩定,等於給整個行業吃下「定心丸」,在立項和資源投入時,也更有效率。

光大證券國際證券策略師伍禮賢表示,遊戲行業正處於復甦階段,未來增長空間依然存在,版號不斷獲批令行內企業收入增加。他續稱,即使在過去內地加強監管的時期,遊戲產業的海外業務仍保持較快增長,這兩大因素均驅動行業增長。

遊戲行業受惠政策放寬之餘,企業自身的策略調整,也是業績回暖的重要原因。過去幾年,國內遊戲廠商紛紛加快出海步伐,根據Sensor Tower數據指出,今年8月元趣娛樂的《Last War: Survival Game》(《最後的戰爭:生存》)蟬聯全球手遊收入榜冠軍,騰訊的《王者榮耀》和點點互動的《Whiteout Survival》(《寒霜啟示錄》)緊隨其後,分列亞軍和季軍,顯示中國遊戲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不斷提升。

另外,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報告指出,中國自主研發遊戲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95億美元(約741億港元),按年增長11%,可見出海成功不僅為企業開拓了新增長空間,也分散了過度依賴國內市場的風險。

專家籲關注市佔率較高企業

遊戲行業整體復甦已成共識,但對投資者而言,關鍵在於如何甄別其中的優質企業。伍禮賢表示,建議投資者關注市佔率較高的企業,因這類企業不僅競爭優勢更強,且憑借較大規模在成本控制方面具備顯著優勢。他以AI技術應用為例,近年來AI在遊戲動畫構圖、角色設定等環節的應用,大幅提升效率並降低成本,而這種優勢在大型企業更為明顯。大型遊戲企業在新遊戲開發和版號數量佔據優勢之餘,還擁有不錯的廣告收入,這種優勢小型企業難以比擬。

記者章楊若報道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