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5|蔡若蓮:「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工作已開展 明年推概念發展綱要

新一份《施政報告》公布多項教育新措施,為吸引更多國際教研人才與學生,教育局將成立「留學香港專班」。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將聯同院校一同到外地推廣「留學香港」品牌,目標吸引具潛力的地區學生來港升學,強調增加非本地生數量外,多元化及國際化都很重要。

蔡若蓮今早(28日)在電台節目表示,「留學香港專班」將由政府不同部門組成,包括創科局、人才辦、駐外經貿辦及駐內地辦事處等,聯同院校一同到外地宣傳留學香港品牌,吸引一些對香港認識不多,但有潛力的國家和地區的學生,例如東盟、一帶一路國家等。

增非本地生學額 不影響本地生資源

蔡若蓮提到,當前因部分地區對科研人員或大學對學者的態度不友善,而香港擁有五所位列全球百強的大學,具備獨特優勢,應用兩文三語及匯聚東西文化,非本地生或科研科人員較容易適應本地生活,且無語言障礙;加上本港擁有良好教育基建,在世界排名名列前茅、科研能力強,對國際頂尖科研人才具有一定吸引力。此外,香港國際化與多元化的學習環境,亦有助拓寬學生的視野與人脈網絡。

香港擁有五所位列全球百強的大學。資料圖片
香港擁有五所位列全球百強的大學。資料圖片

 

本港擁有良好教育基建,在世界排名名列前茅。資料圖片
本港擁有良好教育基建,在世界排名名列前茅。資料圖片

 

本港擁有良好教育基建,在世界排名名列前茅。資料圖片
本港擁有良好教育基建,在世界排名名列前茅。資料圖片

 

蔡若蓮強調增加非本地生數量外,多元化及國際化都很重要。資料圖片
蔡若蓮強調增加非本地生數量外,多元化及國際化都很重要。資料圖片

 

大學城的三個板塊,包括牛潭尾、洪水橋及新界北,各有不同策略定位。資料圖片
大學城的三個板塊,包括牛潭尾、洪水橋及新界北,各有不同策略定位。資料圖片

 

她進一步表示,香港天然資源不多,除外匯儲備外,估算未來人口老化速度快,人才儲備相當重要,可為國家培育更多創科頂尖的人才,以支撐整個經濟的高速發展。

被問及來港留學生是否以內地生為主,蔡若蓮回應指,現時全球最大留學輸出國是中國及印度,因年輕人口多,經濟上亦可負擔出外學習,香港情況並不例外。她重申,在增加非本地生數量的同時,保持生源多元化與國際化至為重要。

相關新聞:
施政報告2025|加大打擊違規「借殼辦學」 年內制訂《私校實務守則》 直資學校可申請上調非本地生人數
施政報告︱積極推廣「留學香港」品牌 盧煜明:非本地生比例上調助吸國際人才 增教學及學生宿舍配套

北部都會區大學城已開展工作

另外,2026/27學年起,各資助院校的非本地生人數上限將由本地學額的四成增至五成。蔡若蓮指,調整並不會影響對本地生的資源,院校並非立刻將四成配額用盡,而是分開4年,每年增加非本地學生,所以院校要因應自身條件循序漸進增加本地生學額。她強調,無論是學費或其他,絕對不會資助非本地學生。

至於《施政報告》就北部都會區大學城,提出成立「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蔡若蓮表示,行政長官李家超非常重視北都發展,教育相關的北都建設發展組,目前已開展工作,正參考世界不同大學城的發展模式和成功經驗,並要考慮如何發揮香港非常有限的土地資源,發揮最大效益,預計明年會推出概念發展綱要,認為目前推進速度已相當迅速。

談第三間醫學院:專家已完成意見提供 審核財政後適時公布進展

蔡若蓮補充,去年已與各大專院校代表溝通,徵詢他們對北都大學城的初步意向。大學城的三個板塊,包括牛潭尾、洪水橋及新界北,各有不同策略定位,希望院校提交意向時要考慮如何配合北都發展,包括考慮引入國際知名的大學合作、建設符合國家發展需求的新興頂尖學科等。她強調,大學城建設不僅為院校擴建校舍,更旨在推動區域協同效應。

談到第三間醫學院,蔡若蓮表示,專責小組已經開了多次會議,從專家的角度完成了意見,現進入從財政角度審議意向書的階段,會在適當的時候盡快公布有關進展。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