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政府近日展開了一項針對網絡上普遍存在的消極情緒的整治行動。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本週啟動了一項為期兩個月的運動,旨在抑制社交媒體上「過度誇大消極和悲觀情緒」的帖子。當局表示,這項行動的目的是「糾正負面情緒」,並「創造一個更文明和理性的網絡環境」。
整治的重點包括「學習無用論」和「努力無用論」等言論,以及宣揚「厭世情緒」的故事。中國目前正面臨經濟放緩、房地產危機、高青年失業率以及激烈的升學和就業競爭,這些因素導致年輕一代普遍感到失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社會科學助理教授羅思航(Simon Sihang Luo)表示,中國年輕人對未來生活的前景有嚴重的疑問,並且必須面對生活水平可能不如父母一代的現實。
上週,知名內容創作者胡晨峰的社交媒體帳號被清空,原因不明,但普遍認為與他最近的一條病毒式評論有關。他在直播中將人和物品分為「蘋果」和「安卓」,後者被用來形容不如前者的事物。這一玩笑雖然迅速被中國社交媒體用戶接受,但也有人指責胡晨峰在製造社會分裂。
中國政府不僅針對個人,也要求社交媒體平台參與這場大規模的網絡清理。本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表示,將對小紅書、快手和微博等社交媒體應用進行「嚴厲懲罰」,因為它們未能控制「負面」內容,如「炒作名人私生活」和其他「瑣碎信息」。
然而,這種試圖讓中國網絡保持「陽光燦爛」的努力可能會帶來代價。羅博士指出,表達悲觀情緒並不一定意味著對參與勞動市場和社會的根本拒絕,但被剝奪了「發洩後的釋放」,可能會使集體心理狀態更糟。儘管如此,推動更多中國年輕人退出競爭激烈的職場、選擇「躺平」的壓力依然存在。
新聞來源:bbc.com
封面來源:Adobe 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