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將迫藥廠降低藥價

今年五月,特朗普總統在白宮玫瑰園評論藥價過高。美聯社

聯邦政府網站近日短暫上載、隨即刪除後又重新刊登的一則通知,顯示特朗普政府可能正考慮提出規範措施,強迫製藥公司將美國藥價降至其他富裕國家的水準。

該通知由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發布,提及一項「擬議規則」及「全球藥品高效定價基準(GLOBE)模式」,但內容未明確解釋具體措施為何,也不清楚為何一度被刪除。衛生部發言人尼克森(Andrew Nixon)拒絕置評,只稱政府不會對「潛在未來的規範」發表意見。

特朗普長期主張,美國藥價應與同類富裕國家中最低價格看齊。他在首任期內多次公開談及此構想,其醫療保險署曾於2020年推行小範圍試行,但遭法院擱置,後來亦被拜登政府撤回。

若此構想付諸實施,勢必引發製藥企業強烈反彈與訴訟,因其恐大幅削減利潤。

製藥協會(PhRMA)發言人施瑞佛(Alex Schriver)批評:「引進外國的價格管制將削弱美國領導地位,傷害病患與勞工。」他認為更好的方法是「要求其他國家為創新藥物支付公平份額」。

特朗普7月已要求製藥商自願降價,並設下9月29日為最後期限。他5月簽署的行政命令明言,若自願行動未能明顯降低美國藥價,政府可能「提出規範方案,實施最惠國定價」。

特朗普本週一在一場聚焦泰諾與自閉症的記者會上,再度提及藥價計畫,聲稱將帶來「大幅降價」。他第一任期內的藥價方案,只針對部分由醫師直接注射的藥物,如化療或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輸注藥物,將價格與國際最低價掛鉤。但該政策最終因程序爭議遭法院封殺,合法性問題未獲裁定。

近期,一些藥廠已作出回應但並未真正降價。禮來(Eli Lilly)宣布將在英國提高其熱門減重藥物Mounjaro的標價。

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 Myers Squibb)則表示,新推出的精神分裂症治療藥物將在英國與美國設定相同標價;該公司還響應特朗普的要求,推出血液稀釋劑Eliquis直接面向患者銷售的計畫,不經保險管道。

商務部長魯尼克(Howard Lutnick)本月接受訪談時點名瑞士,批評當地巨頭藥企如羅氏、諾華依賴美國市場巨利而致富。他說:「他們賣藥給美國多到驚人,靠美國賺翻,這就是他們為何富有的原因。」本報訊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