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收費|飲食業贊成不推行:經營有壓力 街市檔販稱用廚餘桶更環保

因應全球貿易戰和地緣政治局勢日趨複雜,為了避免為市民及商界帶來額外負擔,環境及生態局決定暫緩實施垃圾收費,並表明本屆政府任內不推行。有飲食業指,目前經營困難要「慳得一蚊得一蚊」,認為政府決定對業界有幫助;物管業認為市民及業界從業員已準備好徵費,但回收系統及社會經濟未能配合,支持先暫緩。有連鎖街市管理集團為租戶安排廚餘回收桶,負責人認為租戶及市民對回收意識有提高,在經濟大環境疲弱下減少徵費比較理想,商戶亦稱不會因政策暫緩而不做回收。

黃家和感鼓舞:助減食肆成本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目前行業經營遇到不少困難,隨人流減少影響到生意,不少餐飲集團都反映經營有壓力,要檢視如何去減低成本,故對於今次能暫緩徵費感到鼓舞。至於預料可節省多少,他以茶餐廳為例每天約20公斤廚餘,縱使收取一個較便宜的價錢,每天的開支在一年累積下來,是一個可觀數字,特別是一些較為大型的酒家。

被問到暫緩徵費會否影響業界的回收意欲,他坦言業界人手短缺,做這類工作時要培訓員工,的確面對困難,但業界一直積極配合政府盡量減低廚餘,包括從源頭減費,例如在設計菜式時多花心思,可以用少一些材料、做多些花款,又或用「菜頭菜尾」研發新菜式等,盡量減少浪費。

街巿亦是產生大量廚餘的地方。
街巿亦是產生大量廚餘的地方。

 

 

建華集團副主席凌偉漢。
建華集團副主席凌偉漢。

 

香港物業服務聯盟主席甄韋喬。
香港物業服務聯盟主席甄韋喬。

 

現時有不少街巿會為商販提供廚餘桶。
現時有不少街巿會為商販提供廚餘桶。

 

物業服務聯盟:回收系統及經濟未能配合

香港物業服務聯盟主席甄韋喬認為,地區的回收設施不足,坦言政府在很多屋苑及大廈設置很多的廚餘回收桶,回收量達到每天3400噸,但全港已規劃興建的3個廚餘回收廠每天只能共處理600至700噸,未能完全消化整體回收量,建議將來可仿傚內地城市在全港18區設置較小型的回收廠,增大處理量,當回收力度提升及經濟復甦後再推徵費,對整體社會都是好事。

被問到住戶的回收意識有否提高,會否擔心之後市民減少做回收,他直言政府在回收工作上做了很多功夫,包括「三色桶」回收等,市民及從業員都十分清楚,最大困難是市民在掉垃圾時有否自覺去分類,相信近年的教育大家都準備好徵費,重申只是回收系統及社會經濟未能配合。

街市集團:鬆一口氣 續做環保工作

經營多個街市的建華集團副主席凌偉漢表示,集團旗下的街市會為商戶提供廚餘桶,會有職員定時定候去收集,再交到環保署送去回收,認為近年商戶及市民經教育後,整體環保認識有所提高。他直指暫緩徵費對商戶來說是「鬆了一口氣」,相信他們會繼續配合環保工作。

被問到回收量,他指集團都有鼓勵商戶回收剩食,令廚餘量有下降的趨勢,因此回收廚餘並非唯一手段減廢,但商戶及市民都需要一個教育的過程,相信隨時間增長及互動,社會的環保意識會繼續提高。

相關新聞:垃圾收費︱本港整體回收率上升 政府暫緩推行垃圾收費 楊永杰:務實和貼地做法

不少街巿設有廚餘桶。
不少街巿設有廚餘桶。

 

售賣冰鮮雞的黎小姐表示,生意好時可以積累10多個廚餘桶。
售賣冰鮮雞的黎小姐表示,生意好時可以積累10多個廚餘桶。

 

魚檔負責人Kelvin表示,現在用廚餘桶感覺起碼可以為環保出一分力,就算政府不推行垃圾收費都會繼續做。
魚檔負責人Kelvin表示,現在用廚餘桶感覺起碼可以為環保出一分力,就算政府不推行垃圾收費都會繼續做。

 

收集後的廚餘桶會一併運走。
收集後的廚餘桶會一併運走。

 

工人將廚餘放入廚餘桶。
工人將廚餘放入廚餘桶。

 

街市檔販:以往直接把廚餘當垃圾掉

售賣冰鮮雞的黎小姐表示,以往沒有廚餘桶時,員工會將廚餘直接掉到垃圾桶,與其他垃圾一拼處理,認為現在另有廚餘桶會較為環保,該檔有時候生意好,一天可以累積到10桶廚餘,數量驚人。被問到政府暫緩收費,她直言沒有分別,大家已習慣了將廚餘分開,影響不大,而且越來越多客人會自備購物袋或膠盒來買雞,相信大家會越來越環保。

魚檔負責人Kelvin表示,魚檔最多是魚的內臟,以往都是隨手掉到發泡膠箱,當垃圾清走,現在用廚餘桶感覺起碼可以為環保出一分力,就算政府不推行垃圾收費都會繼續做。

記者:郭詠欣

攝影:陳浩元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