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恩格林的當代轉譯試煉

劉志剛 音樂與文化的風景線

  高雄衛武營本月初上演華格納《羅恩格林》,這是台灣首演,吸引不少北中部樂迷南下,甚至有港人飛去。我觀賞的是開幕場。此次製作授權自萊茵歌劇院,舞台、服裝與燈光均是該院原創;指揮簡文彬曾在該院任職多年。音樂表現上,無論是主角、配角歌手,合唱團,管弦樂隊,乃至指揮詮釋,我都很滿意。

  不過,此製作犯了Regietheater「現代重譯」的老問題。導演Sabine Hartmannshenn將《羅恩格林》解讀成資本主義崇拜下的權力爭鬥和人性博弈,宣傳語「金融帝國的世紀婚禮」印象深刻。從聖杯神話轉為現代華爾街背景。女主角是面臨破產之銀行持股最多的人,被懷疑是兇手;男主角則是挑戰體制的激進分子「云云」。

   「云云」一詞用引號標示,因為如果沒事先閱讀解說,觀眾在觀劇時是看不出那麼多的設定。導演未能把她那複雜想像清楚地在舞台上展現。某些巧思,例如奸角在決鬥前,被塞一箱鈔票,內定羅恩格林不戰而勝,刻意偏離原劇本,沒有天鵝、沒有決鬥場面都不要緊,重要是故事新設定能否自圓其說。這次難令我信服。

  演後,有KOL努力打圓場,也有像《國王的新衣》那兩個孩子的人,在社媒吐槽(大意是):「……開場的時候一堆人全部穿著辦公室服裝。好啊,你要改就全改,可是沒有,歌詞沒改,故事骨幹沒有改,所以就會號稱在金融海嘯的時候怎麼樣的一群人,開口上主閉口審判。」

  總結來說,這次《羅恩格林》演出音樂上表現優秀,但導演的現代詮釋未竟全功。原有的神話寓意決不會過時,現代化非必要,弄不好甚至會削弱觀眾的整體經驗。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