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對泰諾事件評論尖銳

在特朗普政府22日對泰諾與自閉症關聯的記者會後,媒體出現許多評論。其中《華盛頓郵報》社評的尤為尖銳。

華郵社評摘要:一條經驗法則是:一個人對自閉症成因表現得越篤定,他實際上知道的就越少。特朗普總統與其顧問週一卻對這種複雜的神經發展障礙表現出過度的確信。

在一段充斥謬誤的冗長發言中,特朗普貶低兒童疫苗,並敦促孕婦不要使用乙醯氨基酚,聲稱兩者都會導致自閉症。他還說:「我不是醫生」,這句話倒是正確。

這場被大肆宣傳的記者會顯示,政府打算一頭栽進反疫苗迷思。衛生部長小羅伯特甘迺迪宣布,其部門將調查疫苗是否可能是自閉症成因,並承諾「沒有禁區」,儘管已有大量研究一再否定這種關聯。

政府對乙醯氨基酚的說法同樣薄弱。雖然部分研究發現孕期使用與自閉症之間存在關聯,但當科學家將其他因素納入考量時,該關聯就消失了。瑞典去年一項涉及250萬例出生的重大研究,比較同一母親不同孩子在胎兒期接觸乙醯氨基酚的情況,發現自閉症診斷率並無差異。

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科學界相信孕期高燒會增加神經疾病的風險,而有過發燒的孕婦更可能使用泰諾。畢竟這是孕婦少數可用的止痛藥之一。但這並不意味該藥就是神經疾病的元凶,就像夏季冰淇淋車的增多並非鯊魚攻擊事件上升的原因。

在支持左旋亞葉酸鹽(leucovorin)方面,政府立場相對較穩固。該藥在小規模臨床試驗中顯示,或能幫助自閉症兒童提升語言能力。但研究人員也提醒,仍需更多數據驗證。

甘迺迪的研究方向從一開始就顯得荒唐。他在四月宣布這項計畫,堅信環境因素是病例增加的主因,並誓言政府將在六個月內「知道是什麼造成了自閉症流行」,這個時間表荒謬至極。

而現有研究大多與他的假設相牴觸:雖然環境因素可能有一定作用,但大量研究顯示自閉症深受基因影響。科學家已發現至少200個胎兒發育期基因突變與自閉症有關。

讓政治觀點主導科學研究的危險正在於此。最輕微的後果,是特朗普週一的喋喋不休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

值得肯定的是,特朗普政府確實投入數百萬美元資助進一步的自閉症研究。但週一的記者會卻給這些工作蒙上陰影:如果研究結論早已被預設,那這些研究還有何意義?

本報訊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