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AI大單惹質疑

甲骨文公司之前在財報上透露,今年第一季簽署了價值超3000億美元的AI合約。路透社資料圖片

本報訊

穆迪警告,甲骨文最近簽屬的3000億美元AI合約存在多重潛在風險,但維持對這家軟件巨頭的評級不變。

鉅亨網報道,甲骨文在上周的財報上透露,今年第一季簽署了價值超3000億美元的人工智能(AI)合約,隨後《華爾街日報》披露,該客戶就是OpenAI。雙方簽署一項合約,計劃在未來約五年內購買總額高達3000億美元的運算能力,這是史上規模最大之一的交易。

不僅如此,甲骨文CEO Safra Catz在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與AI領域的頂尖企業簽訂了多項重要雲端合約,其中包括OpenAI、xAI、Meta、英偉達、AMD等多家公司。

這些消息不僅令甲骨文自身股價出現了史詩級的飆升,美股市場上AI概念股也集體沸騰。不過一周過去後,市場也開始關注巨額訂單背後的風險。

穆迪分析師17日在報告中,提到了甲骨文最近簽署的3000億美元合約,但沒有透露涉及的客戶名稱。

報告稱,這些合約凸顯出甲骨文AI基礎設施業務的「巨大潛力」。但穆迪也提請投資注意穆迪在7月的評級行動中提出的若干風險,當時該機構將甲骨文的信用評級前景從穩定下調至負面。

穆迪指出的主要風險之一是「交易對手風險」,即甲骨文依靠少數幾家AI公司的巨額承諾來為其商業模式提供資金所面臨的風險。

報告稱,在任何類型的項目融資中,交易對手風險始終是一個關鍵考慮因素,尤其是在高度依賴單一交易對手收入的情況下。甲骨文的數據中心建設即便不算是全球最大的項目融資,也是最大的項目融資之一。

分析師進一步指出,該公司的債務增長速度將快於其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在甲骨文的EBITDA開始超越其債務之前,這將導致其槓桿率預計高達4倍,「在達到收支平衡之前,該公司的自由現金流也可能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負值。」

穆迪對甲骨文的發行人評級為Baa2,屬於投資級信用評級中較低的等級。

甲骨文17日股價下跌1.71%,報301.41美元,已較上周三創下的歷史高點回落逾10%,不過今年仍累計上漲逾80%。

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