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重塑教學 老師苦尋反作弊之道

新學年展開之際,全美高中與大學面對學生使用人工智能(AI)日益普及,傳統作業與評核方式失效的壓力驟增。許多教師表示,帶回家寫作等評核已難以反映真實能力,不少學校改為課內寫作,部分更重回紙筆測驗,以降低作弊風險。

南加州華倫西亞高中(Valencia High School)英語教師Casey Cuny說:「作弊情況前所未見。任何帶回家的功課,都要假設會被AI處理。」他以監控軟件在課堂鎖定學生螢幕或限制網站,同時把AI納入課程,教學生把AI作為學習輔助,「用AI學習,而不是用AI作弊」。

俄勒岡州偏遠地區的高中教師Kelly Gibson亦把寫作移回課室,並增加口頭評核,要求學生當場解說閱讀理解。她說:「以往我會出題,兩週後交五段式作文。現在那幾乎是在『邀請』青少年作弊。」

學生對「何謂作弊」愈來愈感困惑。東岸一所文理學院心理學二年級生Lily Brown說,她常用ChatGPT整理大綱或閱讀摘要,但不確定這是否越界:「我用它總結閱讀、協助成文架構,算不算作弊?把自己寫的文章交給它潤飾,又算不算?」不少學生稱,課綱只寫「不要用AI寫作或生成想法」,細節未明,害怕主動詢問會被標籤為作弊者。

同一校內規則不一也加劇混亂。有教師允許使用語法檢查工具Grammarly作語法修正,另一些則全禁,指其具改寫功能。華倫西亞高中的11年級生Jolie Lahey說,Cuny曾教學生把讀書提綱上傳至ChatGPT自我測驗與講解錯因;但她今年遇到的老師採嚴格「禁AI」政策,她質疑:「這麼有用的工具被完全禁止,感覺很過時。」

大學亦正陸續推出更具體的指引。柏克萊加州大學電郵全校教師,要求在課綱清楚載明AI使用規則,並提供三種範本語句:必用AI、課內外全禁、或有限制使用;並指若未載明,學生更有可能不當使用。卡內基美隆大學則稱,與AI相關的學術責任違規「大幅上升」,但學生往往不知已違規。該校指出,AI難以偵測且更難證明,教師在認為學生「非故意」越界時可酌情處理,但也更不願輕率指控,學生則擔心遭錯誤指控難以自證清白。

自2022年底ChatGPT面世後,不少校區曾一度「一刀切」禁AI;如今,校園轉向談「AI素養」,在善用與風險之間尋找平衡。教育界共識是:AI正深刻改變學與教,但也重新界定學術誠信的邊界;如何在便利與誠信之間劃清界線,已成各校當下最棘手的課題。美聯社電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