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菲在有主權爭議的南海黃岩島頻頻交鋒!國務院昨天(9日)批覆自然資源部,同意在黃岩島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並表示要強化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管執法力度。菲律賓外交部今天發布聲明指出,菲方「將針對中方這起不正當且非法的行為提出正式外交抗議」。
相關新聞:南海主權爭議|黃岩島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面積3523公頃
學者分析,北京此舉不僅是回應外界此前指責它破壞南中國海生態環境,也透過法律手段進一步鞏固對黃岩島海域的主權。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佈,保護區位於海南省三沙市,面積3523.67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1242.55公頃,實驗區面積2281.12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珊瑚礁生態系統。
保護珊瑚礁生態系統
根據中國現有法律,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除了經批准的科學研究活動外;實驗區則可以進入從事科學試驗、教學實習、參觀考察、旅遊以及馴化、繁殖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等活動。
中菲在南海曾圍繞「誰是生態環境破壞者」的問題針鋒相對。中國2012年實際控制黃岩島後,菲律賓多次指控中國漁民在附近海域使用氰化物非法捕魚,破壞該海域珊瑚礁。中方去年7月公佈報告駁斥外界指責,稱黃岩島海域生態環境品質優,珊瑚礁生態系統健康。
相關新聞:中方報告指黃岩島環境優 批菲破壞珊瑚礁
華陽海洋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包毅楠接受新加坡《聯合早報》採訪時指出,中國設立黃岩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既是回應相關指責,也反映出中國政府重視保護南中國海的生態環境,「其實也體現了我們(中國)對黃岩島的主權管轄。」
中菲雙方在黃岩島附近海域頻繁發生衝突。今年8月11日,菲律賓海警稱中國海警船隻向菲船發射水炮,並在追逐菲國巡邏船時,與中國海軍軍艦相撞,至少有2中國人死亡。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許瑞麟對《聯合早報》表示,中國在黃岩島設立自然保護區的舉措,很可能是對8月11日海上衝突事件的回應。
「暫無必要」填海造陸
他指出,北京在未進行任何實質性建設的前提下,希望通過法律手段進一步強化對黃岩島的行政管理,借此將相關違法行為納入執法範疇,與中國於2021年實施的海警法及後續執法指引形成制度上的銜接。
學者包毅楠則研判,中國日後在黃岩島海域的執法行動勢必加強,未來針對菲律賓在該海域破壞海洋環境的行為,可能採取更嚴厲的應對措施。
對於中國未來會否在黃岩島推進填海造陸工程,許瑞麟認為可能性不高,因為「自然保護區意味著保護海洋生態系統,而填海造陸則與此背道而馳。」
包毅楠也相信「暫無必要」,畢竟黃岩島自2012年起已被中國實際控制,北京也擔憂此舉會引發軍事化疑慮並刺激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