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屋聯會就本月公布的《施政報告》提出有關房屋政策意見,包括推行「公屋富戶租金儲蓄計劃」,為富戶繳交的額外租金撥作免息儲蓄,供作購買資助房屋,並為富戶提供多1個抽籤號碼,增加購買資助房屋的機會。公屋聯會亦建議提高北都資助房屋面積至不少於300呎;放寬資助房屋白表申請者首付至5%,以及擴大「業主樓換樓」計劃至擁有單位滿10年或以上的業主。
倡推「公屋富戶租金儲蓄計劃」
公屋聯會建議,推行「公屋富戶租金儲蓄計劃」,把公屋富戶所繳交的額外租金撥作免息儲蓄,只供以綠表資格購買資助出售房屋,並設定最長5年期限,逾期便無效,每名戶主只享一次機會,在期間累計的額外租金只可用作申購居屋、綠置居、租置回收單位,以及居屋第二市場單位等。公屋聯會主席文裕明表示,相信有關建議不會影響房委會的財政,因富戶租金並非房委會的主要收入。他又認為,政府須審慎考慮是否再次收緊富戶政策,因富戶數量不多,但當局執行政策時的合理性和連貫性都需要考慮。




建議資助出售房屋單位最低面積提至300平方呎
聯會亦建議,政府應提高北都的資助出售房屋單位的最低面積至300平方呎或以上,亦應進一步增加如綠置居麗玥苑的600多平方呎的3房2廁戶型。文裕明指,該建議僅針對北都的資助性房屋,「我們當然希望在全港推行,但一刀切推行未必適合,北都具備土地供應條件,且將有20萬戶公營房屋落成,可提供可靠經驗」。
另外,聯會指,現時居屋計劃中,綠表申請者置業時可繳付不少於樓宇售價5%作為定金,但白表申請者須繳付10%。而居屋和白居二計劃中,不少申請者及買家都屬青年,首置能力未必相當充裕,建議政府放寬白表申請者的首置定金至5%。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表示,房委會實際收入並不會減少,只是承擔的風險會相應高些,但近年房委會在壞賬方面無太大擔心之處,且房委會提供的一手資助房屋單位屬於「清水房」,需要投入資金裝修。
記者:郭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