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少綿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AI)這兩年的技術突破,「問AI」變成了許多解決日常生活或工作問題的「出路」。無疑,AI在系統地收集、整理和分析資料上,比人手和人腦快得多。
個人來說,AI最派得上用場暫時仍停留在這範疇,特別是工作上的資料搜集,或是外遊的行程編排,有時還會請AI給我就一些生活題材整合資料,讓自己長知識,雖然有時還是需要查實一下資料的準確性。不過,無論在工作或許多生活的決定上,我仍相信人的思維和觀點仍有一定原創性、趣味和獨特性。
早前一個飯局上,和幾位新相識的朋友談起,當中兩位有每天和AI傾談的習慣。其中一位更坦誠分享當心情糟透的時候,AI總是耐心聆聽,而且會給予有溫度而貼心的回應。我雖不好此道,卻完全理解這如同在虛擬世界中,找到那靈魂共振的友伴的心情。畢竟AI透過深度學習模型分析用戶輸入的文字,識別如語氣、關鍵詞等情感線索,在現實世界,就是活脫脫的一個善解人意和同理心爆棚的人設。也難怪外國開始有與AI談戀愛、結婚,不能自拔的愛情故事。
相比起人類容易受情感起伏影響自己的表現和決定,機器的優勢在於它的零感知。輝達行政總裁黃仁勳7月在北京一場對談會中,對這一代的年輕人,能有屬於自己的AI伴其一生,表示妒忌。其實,有一個AI的影子伴隨自己一生,揮之不去,有不磨滅的記憶不停運算、計算,這事情想想也覺得疲累。有時難得糊塗,自願或非自願的善忘,在不滿的時候與伴侶大吵一場,或偶爾做出率性的決定,這才是人生精彩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