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勵行)
為甚麼現在一堆年輕藝人反而走厭世臉?
暗黑美學並非全新概念,它早已潛藏於人類藝術史中,如哥德的憂鬱深沉、Punk Rock的反叛,至日本視覺系樂團的極端造型,都是先例。如今這股風潮再度被Z世代藝術家重新演繹,某種程度上是對商業化的娛樂產業的一種反應。當主流市場充斥著刻意討好、缺乏真實性的完美偶像時,暗黑風格反而以一種不迎合的姿態,嘗試塑造更具辨識度的個人品牌。這選擇並非單純追求怪誕,而是試圖透過疏離感傳達內在的深度思考,挑戰觀眾對「美」的單一定義。
現在年輕世代超反感假人設。以前偶像都要維持完美笑容、充滿正能量,但現在Z世代可能覺得:「整天笑不累嗎?」暗黑系那種酷,甚至有點疏離的風格,反而讓人覺得更真實、不裝逼。就像朋友\u88cf總有一個黑臉但其實很暖的人,這種反差可能更加吸粉。
大家有沒有發現IG上那種黑白調、眼神兇惡的照片,按讚數常常爆高。這種風格自帶故事感,讓人猜:「他到底在酷甚麼?」演算法更愛這種強烈風格,容易形成忠粉圈。與其當一個普普通通的藝人,不如用暗黑標籤殺出一條血路。
很多人誤以為暗黑系就是負能量,但其實它可能是年輕人的另類療癒。比如歌詞寫孤獨、迷茫,反而讓粉絲覺得不是孤單一人。那種「我懂你」的共鳴感,有時比強行灌雞湯更有用。
傳統偶像要笑、要鞠躬、要討好粉絲,但暗黑系偶像懶得討好的態度,反而被年輕人覺得是做回自己。
與其說暗黑系是負能量,不如說它是年輕人對真實感的渴望。與其假笑,不如誠實地酷。陽光偶像永遠有市場,只是現在大家更需要多元人設:可愛的也可愛,酷的也有型,這樣追星才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