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危機迫在眉睫 市長候選人述對策

對許多紐約人而言,今年市長選舉最迫切的問題,並非犯罪或者華府,而是住房短缺導致數十萬居民無家可歸危機加劇。數據顯示,紐約市租賃空置率僅1.4%,為1968年以來最低,約半數租戶家庭花費收入30%以上支付租金,根據StreetEasy,市內租金中位數已超4000元。

市長全權任命租金指導委員會(Rent Guidelines Board)的9名成員,民主黨提名人馬姆達尼(Zohran Mamdani)抓住此議題,承諾凍結租金管制公寓的租金,把自己與其他候選人區別開來。

與此同時,幾乎所有候選人都同意加速建房。前州長柯謨提出10年內新建或保留50萬住房單元,多數為可負擔住房,建議利用市住房局(NYCHA)土地,並向教堂、猶太會堂、清真寺等徵求開發合作。

現任市長亞當斯強調其建房紀錄,稱將超越前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在任12年及白思豪(Bill de Blasio)在任8年的總和。其「是之城」(City of Yes)計劃去年12月通過,未來15年將新增8萬住房。

馬姆達尼則承諾10年內斥資1000億元建20萬個可負擔住房。共和黨候選人斯利瓦(Curtis Sliwa)強調保護房主及小房東,提出物業稅改革。

此外,柯謨批評馬姆達尼住在皇后區阿士多利亞(Astoria)每月2300元的租金管制公寓,指其為富人搶佔窮人住房,稱之為「濫用制度和欺詐」。

加速建房已成共識,亞當斯支持3項公投提案,簡化土地使用審批,克服市議會對地方開發的反對。他表示,「若說住房是勞工階層首要問題,卻每次談建房時都設法阻止,這行不通。」本報訊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