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販毒集團將毒品收藏在較隱蔽的工廈劏房單位內,並以數千元報酬招攬成員做倉管,警方經調查後,昨日(29日)在葵涌展開反毒品行動,搗破兩個毒品儲存倉,並以「販運危險藥物」罪拘捕2名本地男子,檢獲約44.5公斤懷疑氯胺酮,市值逾港幣2,000萬元。

警方檢獲約44.5公斤懷疑氯胺酮,市值超過港幣2,000萬元。楊偉亨攝


毒品調查科行動組督察吳嘉煒講述案情。
毒品調查科行動組督察吳嘉煒講述案情時表示,昨日下午探員掩至葵涌一個工廈劏房單位外,截停搜查一名形迹可疑的本地男子,押解該男子返回其步出的單位內,檢獲60包、每包250克懷疑氯胺酮,探員隨即以「販運危險藥物」罪名將他拘捕。
經深入調查後,探員在附近一工廈截停搜查另一名本地男子,在一個由其管有的劏房單位內,再檢獲118包、每包約重250克的懷疑氯胺酮,探員同以「販運危險藥物」罪將他拘捕。兩名被捕男子均姓黃,分別23歲及30歲,俱報稱無業,兩人為朋友關係,現正被扣查。他們於稍後時間將被落案起訴相關販毒罪名,將於9月1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
警方初步調查相信,有人受販毒集團的金錢利誘,被招攬成倉管及派送的角色,販毒集團選擇將毒品收藏在較隱蔽的劏房單位內,相信藉此掩人耳目,以及逃避警方的調查及執法。
警方強調,對於任何形式的販毒,予以零容忍態度。販毒是極嚴重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判終身監禁及罰款5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