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延\u743c醫生
有位女士向我說:「我老公說話尖酸刻薄,有次我泊車慢\u5497少少,佢就開始冷嘲熱諷,話我冇用,連十蚊都咁孤寒。我當場爆炸,心諗:我根本唔係為\u5497慳錢。於是我回嘴,提起平時\u5572小朋友學費都係我畀,結果兩個人越吵越激烈。最後佢大聲喝我:『唔好\u55ba細路面前講呢\u5572\u5622!』\u55f0刻我真係『跳掣』,全身都震晒。」
事後,她問我:「我當時咁嬲,點樣可以唔發脾氣?」
這個問題,牽涉到大腦兩個核心區域:一、杏仁核(Amygdala),掌管威脅反應與情緒爆發,一旦被觸發,情緒就會如洪水決堤。二、腹內側前額葉皮質(VM PFC),相當於「情緒煞車系統」,幫你冷靜下來、重新評估情境。
當杏仁核太快發火,而VM PFC來唔切「滅火」,人就會陷入情緒主導、理性全失的狀態。
所以情緒調節不只是「強忍」,而是訓練大腦——尤其是讓VM PFC更快、更準地啟動,協助你在爆發邊緣踩煞車。
我也試過被丈夫無理取鬧,「我當時深呼吸、握實拳頭,冇回嘴。」我返公司之後,打電話給他:「我想同你講,頭先你\u5605說話對我傷害好大。」
這種冷靜地表達內心感受的做法,其實是VM PFC與背外側前額葉皮質(DLPFC)協同工作的成果——不是壓抑情緒,而是有能力把它轉化成有建設性的溝通。
VM PFC和整個自我調節神經網絡可以透過練習而強化,例如:冥想、寫情緒日記、自我對話與反思。
情緒調節不是壓抑情緒,而是培養一種力量——能夠觀察、理解,然後選擇如何回應。這種能力是難得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