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售巨擘沃爾瑪近日公布2026會計年度第二季(截至7/31)財報,該季營收超出市場預期,但每股獲利卻罕見低於分析師預估。不過,該公司仍上調全年營收與獲利展望,並強調電商與高收入群體消費力道持續支撐銷售,凸顯其在零售市場的抗壓韌性。
鉅亨網報道,根據財報,沃爾瑪第二季營收達1774億美元,年增4.8%,優於市場預期的1761億美元。美國本土同店銷售增長4.6%,山姆會員店同店銷售更上揚5.9%,均高於分析師估計。
不過,經調整後每股盈餘(EPS)僅0.68美元,低於市場預估的0.7至0.74美元,為三年來首次出現季度獲利未達標。公司解釋,主要受到保險理賠、訴訟支出與裁員相關重整費用影響。沃爾瑪並強調,這些非經常性成本預期在下半年將逐步趨緩。
分析師指出,沃爾瑪估值已處於高檔,市場對其財報標準較嚴格,因此即使營收表現亮眼,EPS小幅失手也足以拖累股價。
儘管獲利壓力凸顯,沃爾瑪仍展現信心。該公司將全年淨銷售成長預期自原先的3%至4%上調至3.75%至4.75%,調整後EPS目標區間亦上修至2.52至2.62美元。第三季銷售預計將持續增長3.75%至4.75%,EPS則落在0.58至0.60美元,均略優於市場預估。
電商業務成為最大亮點。第二季全球電商銷售年增25%,美國更高達26%,其中門店配送的線上訂單成長近50%,三分之一為加急配送。
沃爾瑪並指出,電商事業已在今年5月首次於美國及全球實現獲利,且第二季利潤較前季翻倍。廣告業務同樣亮眼,全球年增46%,美國「Walmart Connect」廣告營收增長31%,並受惠去年收購智能電視製造商Vizio。
沃爾瑪財務長芮尼表示,公司持續吸引高收入消費群體,並透過大規模採購和供應鏈優勢壓低成本。交易次數和平均客單價皆持續上升,顯示消費者依然「有韌性」。
財報也揭露貿易環境帶來的挑戰,隨著對進口商品加徵關稅逐步落實,部分商品價格已開始調漲,例如鍋具、牛仔褲與汽車安全座椅。不過公司仍試圖以「逐項吸收或轉嫁」方式降低衝擊,部分商品完全吸收成本,另一些則調漲售價。芮尼坦言,關稅相關成本「持續往上升」,但目前對消費者影響有限,私人品牌商品銷售佔比仍大致持平。▍本報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