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羅拉多州科林斯堡(Fort Collins)近日出現一批外貌詭異的棉尾兔,臉上長有如角般的疣狀物,被網民戲稱為「科學怪兔」、「惡魔兔」及「殭屍兔」。野生動物專家指出,這些兔子感染了一種相對常見的「肖普乳頭瘤病毒」(Shope papillomavirus),並非新疾病,也無需恐慌。
科州野生動物管理局發言人范胡斯(Kara Van Hoose)表示,該病毒常見於夏季,因為傳播媒介如跳蚤及蜱蟲在此時最活躍。病毒只會在兔子之間傳播,不會感染人類或其他物種,包括寵物。感染後會在兔子的臉部長出疣狀增生物,有時會延長成角狀,若生長在眼睛或口部,可能影響視力或進食,否則對健康影響不大。兔子的免疫系統通常能自行清除病毒,屆時增生物會消失。
肖普乳頭瘤病毒早於上世紀1930年代由洛克菲勒大學教授肖普(Richard E. Shope)發現,除引發動物疾病外,還促進了科學界對病毒與癌症之間關聯的研究,例如與人類子宮頸癌有關的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專家相信,這種兔類疾病很可能啟發了北美早已有之的「鹿角兔」(jackalope)傳說,即長有角或鹿角的兔子形象。
近期科林斯堡居民在市內拍攝到多隻感染兔子的照片並上載網上,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專家呼籲,市民如發現這類兔子,應保持距離觀察,避免干擾牠們的自然生活。美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