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今日(15日)發表《2025年半年經濟報告》和2025年第二季度的本地生產總值修訂數字。署理政府經濟顧問林幗瑛表示,2025年全年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增長預測維持在2%至3%。2025年基本和整體消費物價通脹率的預測維持在1.5%及1.8%。兩者數據與5月覆檢結果一致。香港經濟在今年餘下時間可望保持增長。
林幗瑛指出,香港經濟在第二季繼續保持穩健擴張,本地生產總值實質按年增長3.1%,略高於第一季的3.0%。經季節性調整後,按季上升0.4%。受惠於出口表現強勁及本地需求改善,經濟已連續第10季錄得增長。






整體貨物出口按年增長11.5%
第二季整體貨物出口按年增長11.5%,主要受內地及東盟需求帶動,其中輸往內地的出口錄得雙位數增幅,出口至東盟亦表現理想。不過,對美國及歐盟的出口則呈負增長。服務輸出同樣顯著擴張,旅遊服務輸出按年升13.6%,運輸服務輸出增5.4%,金融服務輸出與商用及其他服務輸出分別上升9.4%及3.2%。
私人消費開支在連續四季下跌後止跌回升,第二季按年增長1.9%。整體投資開支進一步上升2.8%,其中機器、設備及知識產權產品投資大幅增長38.4%,私營機構開支增幅尤為顯著。
失業率微升至3.5%
失業率由第一季的3.2%微升至3.5%,就業不足率亦由1.1%升至1.4%。全職僱員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按年上升6.3%,薪金指數錄得可觀升幅。
股市在第二季明顯上升,恒指近日已突破第二季末水平。第二季末收報24072點,較3月底高4.1%。樓市亦有「企穩」跡象,第二季成交較第一季大幅增加37%,置業負擔比率進一步改善。第二季基本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1.1%,主要組成項目價格壓力大致受控。
輸入外勞規模遠低於市場需求
對於有聲音指內地專才或外勞「搶本地人飯碗」,導致部分人仍處於失業狀態。林幗瑛強調,相關計劃僅佔本港勞動人口不足1%,並非主要勞動力來源。她解釋,本港勞動力自2018年起持續萎縮,相關計劃僅為補充人力短缺,尤其應對人口老化問題。
本港失業率在疫情後逐步回落,但部分市民仍感就業困難,認為內地專才或外勞競爭加劇。林幗瑛回應稱,現行政策嚴格把關,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而輸入勞工僅屬輔助性質。她強調,相關計劃的規模遠低於本地勞動市場需求,不會對就業環境造成衝擊。
記者:曹露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