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連兩日的香港哲學紫荊國際論壇日前落幕,論壇由香港哲學研究院主辦,匯聚全球哲學界頂尖學者,展開了橫跨東西方哲學傳統的學術對話矩陣。香港哲學研究院亦開創了《香港哲學研究》雜誌,刊發全球哲學界前沿的學術成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亦出席開幕禮並指,冀論壇助力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中心。香港哲學研究院院長舒心對《星島》表示:「香港為哲學對話搭建新的平台,希望論壇能為當下時代難題提供哲學方案。」






舒心冀哲學論壇整合全球智慧反哺社會
舒心在論壇閉幕後接受《星島》訪問時表示,「香港有獨特的『一國兩制』優勢與國際化的土壤,適合作為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及馬克思哲學交融的空間,能為全球哲學對話搭建創新的平台。」他又指,希望哲學論壇整合全球智慧,為技術倫理,文明互鑒等時代難題提供哲學方案,通過匯聚頂尖學者,激勵青年研究力量,推動哲學研究的成果,反哺社會,讓哲學真正成為照亮人類前行的思想火炬。
舒心表示,論壇籌備了一年多時間,眾多學者都樂意來港交流,希望未來每兩年舉辦一次論壇,將主要關注中哲、西哲及馬哲的融合議題。他又提到首發的《香港哲學研究》雜誌,指雜誌籌備逾一年,接受國內外頂尖學者投稿,共收錄十餘篇學術論文。他透露,雜誌將廣泛吸收並刊發全球哲學界前沿的學術成果,為香港哲學領域不斷注入新的思想活力,同時也不斷增強香港在全球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影響力。
毛永波:哲學學術化建設任重道遠
《香港哲學研究》雜誌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及總編輯毛永波表示,哲學學術化建設任重道遠,現在出版《香港哲學研究》正當其時,期盼各位學者的成果源源不斷,為學術體系的建設添磚加瓦,日後亦會將哲學推向社會,希望哲學的理念能貫徹到民間。





16學者就自身研究分享
兩日論壇中,包括哈佛燕京學社原社長杜維明、第25屆世界哲學大會主席盧卡.斯卡蘭提諾及北京大學博雅教授豐子義在內的16名學者就自身研究做出分享,探討諸多從宏觀到微觀的問題,包括世界哲學的途徑、當前文明多元化的走向、民族國家的演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傳統的天下理論等。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歐陽康表示,香港在經濟上、金融上及國際交往上都對民族復興發揮了重要作用,希望日後能進一步成為文化中心及哲學中心,讓哲學發展引領香港的發展。
長江商學院研究學者王建寳則表示,今次論壇組織得非常好,有許多意外之喜,無論是馬克思哲學,或是中國哲學及倫理學都得到了很好的溝通和交流。他又指,論壇之外,與學者交流有很大收穫,「術業有專攻,大家可以互相學習」,指論壇有包容性,涵蓋範圍廣,認為論壇對於建立文化自信、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及文明對話都具有重要意義,且讓香港成為東西方交流的重要橋梁。
記者:郭穎彤
攝影:陳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