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推動創作 「腦腐」視頻風靡

新創公司利用人工智能製作內容簡單的「腦腐」類視頻。OpenArt

「一鍵生成故事」功能令製作視頻更簡便。OpenArt

人工智能(AI)生成的「腦腐」(brain rot)視頻,當前正在網路上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湧現,引發了大量關注。目前這些影片在年輕用戶中特別受到喜愛,內容常常是一些誇張離奇的角色,例如穿著球鞋的鯊魚、頭部是一杯卡布奇諾的芭蕾舞者等等。

「腦腐」獲牛津大學出版社選為2024年年度詞彙,其定義是「一個人精神和智識狀態的衰退」,因過度消費「某種無價值或不具挑戰性的物質(尤指網絡內容)」所致。

據科技網站TechCrunch報道,OpenArt是推動這股潮流的其中一家新創公司,該公司由兩位前谷歌員工於2022年創立,眼下聲稱每月約有300萬活躍用戶。

OpenArt最近推出了一項新的「一鍵生成故事」功能,目前處於公開測試階段,用戶可以輸入一句話、一段腳本,甚至一首歌曲,就能生成一段帶有故事情節的一分鐘影片,涵蓋從TikTok的輕鬆有趣小故事,到YouTube上的解說影片或音樂影片等更嚴肅內容。OpenArt 甚至預期這項功能將能應用於廣告製作。

「一鍵生成故事」功能提供三種範本供人選擇:角色Vlog、音樂影片或解說影片。若選擇角色Vlog,使用者須先上傳角色的圖像,並且輸入提示。若上傳的是歌曲,軟體能夠理解歌詞,並根據歌曲主題生成相符的動畫,例如繪製花園中盛開的花朵。

使用者可以重返編輯器的「分鏡模式」(storyboard mode)來編輯各片段,透過微調提示來獲得更精緻的結果。該平台還整合了50多個AI模型,讓使用者自由選擇喜愛的工具,例如 DALLE-3、GPT、Imagen、Flux Kontext和Stable Diffusion。

這項新功能的目標是進一步降低成為AI創作者的門檻。目前,儘管AI創作持續存在爭議,但仍然非常受人歡迎。

這些工具可能具有好處,例如使用影片生成器快速製作具有原創角色和故事情節的內容,但仍有許多道德倫理問題需要解決,包括模仿其他藝術家的風格、知識財產權,以及濫用和製造不實資訊的風險。

用戶應注意,若其影片被認定侵犯他人版權,影片可能會從社群媒體平台上刪除。如果用戶被認定參與了侵權行為,可能會根據版權法承擔責任,版權所有者可以提起法律訴訟。對此OpenArt共創人及執行長Coco Mao向TechCrunch指出,如果用戶上傳一些有版權的角色時,「我們使用的模型會預設拒絕它們,導致無法產生這類角色,當然有時模型會出錯和遺漏」,並補充與知識產權持有人商討授權等做法持開放態度。本報訊

科技-三藩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