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與家人在美團聚 剛果難民奮鬥八年

一名剛果女難民成功進入美國,成為特朗普上任後僅約70名獲准入境的難民之一。因擔心報復,她要求不公開姓名。美聯社

一名來自剛果的女子,15歲時為逃離戰亂與暴力,徒步近2,300英里從坦尚尼亞尼亞魯古蘇(Nyarugusu)難民營到南非,歷經六週艱險路程。她在德班完成學業、開裁縫店並做義工,但與母親及兄弟姊妹分隔兩地多年。2016年,她得知家人將安置到美國,母親隨即為她申請「跟隨團聚」計畫。

美聯社報道,該計畫多年來獲美國兩黨支持,讓因戰爭、天災或迫害而流離失所的人合法移居並取得入籍資格,但程序繁複,需經面試、體檢、文件審查與DNA檢測。

2020年初,她已完成多數程序,卻因新冠疫情陷入延宕。直到去年案件轉交律師團隊,才見曙光。

2025年1月,她獲旅行證件並退掉住所,正待機票開出之際,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就職數小時內簽署行政命令,全面暫停難民計畫,並稱社區無法「吸收大量移民」。她的護照與簽證被取消,與數以千計獲有條件批准的難民同陷困境。國際難民援助計畫等組織及多名難民隨即提告,指命令迫使安置機構裁員、難民滯留危險地區。

2月底,聯邦法官頒布全國禁令,短暫阻止命令生效;雖上訴法院不久後推翻大部分禁令,但短暫空窗讓難民倡議者籌款為她購票。在行政命令短暫被阻期間,她成功進入美國,成為特朗普上任後僅約70名獲准入境的難民之一。因擔心報復,她要求不公開姓名。今年3月,她終於抵達美國,與家人喜極而泣,結束逾十年分離,「他們準備盛宴、歌舞慶祝」。

她現年28歲,努力與當年尚年幼、如今已成家的弟弟們重新建立感情。她坦言,雖定居愛達荷州博伊西,但擔心因身分曝光、作為對特朗普政府訴訟的原告,會讓家人遭騷擾。「家人在的地方才是家,我不願想像可能的負面後果。」

國際難民援助計畫律師梅麗莎基尼(Melissa Keaney)表示,政府雖被命令接納更多已獲批准的難民,但卻設下新障礙,包括將安全審查有效期由三年縮短至30天,導致延誤累積,「讓人至少倒退數月」。這名女子的故事,正是數千難民在政策反覆下的縮影——在希望與絕望間擺盪,只為與至親重聚。本報訊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