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建築機電人工智能大挑戰頒獎 甯漢豪: 年內制訂政策規定工務工程應用高效人工智能

機電工程署和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上周五(8日)於香港科學園合辦國際建築機電人工智能大挑戰2025—建築及建造人工智能論壇暨頒獎典禮,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建築機電行業的應用。比賽於6月至8月舉行,設有「人工智能模型開發」及「建築及工程創新方案」兩個項目,有逾200支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隊伍參加。比賽為研究人員、學生、人工智能專家、初創企業及業界人士提供交流平台,展示如何利用創新人工智能技術推動建築機電行業的發展。

發展局今年稍後制訂政策  規定工務工程項目應用高效人工智能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在頒獎典禮致辭時表示,香港擁有世界級基建、穩健的知識產權保障,以及與其他大灣區城市及世界各地的緊密聯繫,非常適合作為尖端創新解決方案的測試地。在建造業方面,發展局正推動工務工程數碼化及應用人工智能,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及自主研發的「綜合數碼平台」構建樞紐,集中整合工務工程項目關鍵數據,進行以人工智能驅動的跨維度分析,預測項目在成本控制和工程進度等方面的表現,以優化整體工務工程管理的效率和決策流程。隨着早前試行的措施成功推行,發展局將於今年稍後制訂政策,規定在工務工程項目應用高效人工智能。

甯漢豪致辭。
甯漢豪致辭。

 

機電署署長潘國英致辭
機電署署長潘國英致辭

 

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周佑英致辭。
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周佑英致辭。

 

甯漢豪(左五)頒發2025年最佳建築及工程人工智能創新大獎予冠軍得獎隊伍。
甯漢豪(左五)頒發2025年最佳建築及工程人工智能創新大獎予冠軍得獎隊伍。

 

 

機電署署長潘國英亦讚揚參賽者為推動人工智能變革作出貢獻。他致辭時表示,近年,人工智能促進了能源、建築、創新科技等領域的長足發展,創造無數協同增效的機會。大挑戰不僅加速香港的人工智能轉型,也為年輕一代掌握人工智能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周佑英在致辭中指出,當前建築行業正處於向智慧化、綠色化、可持續化轉型的關鍵階段,國際建築機電人工智慧大挑戰競賽的舉辦,既順應了國家創新發展戰略和行業變革趨勢,更彰顯了主動擁抱技術革命、引領產業升級的責任擔當。賽事不僅搭建了技術交流與人才培養的國際化平台,更通過促進跨領域協同創新,為推動建築機電行業智慧化轉型提供重要實踐範例,為產業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

另外,今日亦舉行了主題為「以人工智能革新建築業—開創智慧城市之路」的國際論壇,匯聚業界代表和專家探討人工智能技術如何提升建築業的效率、可持續性及安全性。論壇吸引超過360名大學生、專業工程師和資訊科技專業人士等參與,以及約3.25萬人次觀看網上直播。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