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在過去的十年裡,一種流行病導致北美太平洋沿岸近60億顆海星死亡,科學家解開了背後的謎團。
據《三藩市紀事報》報道,本周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確認導致海星消融病的細菌。該疾病導致加州海岸的向日葵海星數量大幅減少。專家表示,這一發現有助於控制該疾病,甚至可以指導海星種群的恢復。
海星消融病影響26種不同的海星物種,包括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物種的向日葵海星。
官員們已提議根據《瀕危物種法》將其列為受威脅物種。
聖他芭芭拉加大(UC Santa Barbara)海洋生物學家拉弗蒂(Kevin Lafferty)說,向日葵海星曾經無處不在,但海星消融病導致海星形銷骨立,最終解體死亡,加州的向日葵海星種群基本上已經消失。
這些海星是海膽的天敵,滅絕產生了生態後果。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加拿大卑詩省Hakai研究所和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進化生態學家普倫蒂斯(Melanie Prentice)說,海星的消失使得海膽的數量激增,摧毀了海帶森林。她說,這意味著北加州之類的地方已經失去了「95%以上的海帶森林覆蓋」。
在研究中,普倫蒂斯和同事發現,來自受感染海星的液體會使健康的海星生病。Hakai研究所和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海洋疾病生態學家格曼(Alyssa Gehman)說,這種液體本質上是海星的血液,科學家們收集並比較了健康海星和受感染海星的液體樣本,查明受感染的海星感染弧菌。這種細菌與引起人類霍亂的霍亂弧菌密切相關。
研究作者能夠在實驗室中培養出這種弧菌,並證實它會導致海星生病。雖然最初的實驗聚焦在華盛頓的海星上,但研究人員證實,在其他地方的樣本中也發現了這種細菌,包括加拿大卑詩省和阿拉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