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上輩是抗日軍人

(梁燕城 加拿大)

在慶祝中國人民抗日及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日子,回顧我岳父曹天申是抗日少校,故我家是老兵後人。愛妻娟華,女兒爾欣,兒子爾道都是老兵後代。

曹天申是湖南攸縣人,湖南預備第十師師長葛先才手下,官職少校,為國獻身多年。

抗日期間岳父是湖南游擊隊,他有基本教育,能讀書,懂書法,岳母是小學教師。岳父被提拔為軍人教官,他靠看書來了解戰術,教軍隊如何用手榴彈轟擊日軍。他們說夫妻每晚睡覺時枕頭下都有手鎗,日軍一到即要起來駁火。

曾隨葛先才師長參與方先覺將軍領導的衡陽會戰(1944年6月22日到8月8日),在外圍領游擊戰士進攻日軍。衡陽之戰是英雄之戰,湖南軍死守約50天,差不多全軍覆沒。

方先覺與各將軍最後發電說:「敵人今晨已由北門衝進來,城內已無可用之彈及增之兵,危急萬分。生等只有一死人為國,以報作育之恩,來生再見。」感動全國。

我母親楊秀蘊當時在中山大學(搬到廣東西北的坪石,在坪石認識嶺南大學讀經濟的父親梁輯熙),讀英國文學系剛畢業,入內地工作,讀報見方先覺「來生再見」一句,亦流淚悲泣。她工作中經桂林時,遇到日軍進攻,桂林大徹退,兵慌馬亂,在人潮中遇到一位舅母坐人力車經過,大叫「秀蘊,日軍打到了,快逃。」車子迅即就走過了,消失在人群中。她及時擠上火車,中途火車橋被炸斷,爬未斷的路軌過橋,改坐船逃去廣西農村避難。

其時父親大學畢業後,到重慶參與國家工作,親見重慶大轟炸。後被國家中央銀行聘到昆明為主任,處理經濟事務,因中英文均好,才華受到賞識。隨即母到昆明與父結婚,任教西南聯大附中,其一位學生是楊振寧的弟弟。

我父母是文化人,我的太太父母是軍人,在那大時代的困苦中,分別在湖南、廣東和雲南,以文武兩面保衛祖國。

岳父的師長葛先才也在將軍團隊中簽名,他在日軍入城時死守五桂嶺,殺敵千計。日軍破城後得農民協助,和方先覺將軍逃出,岳父時在外圍接應,在戰火中岳父夫婦幸保性命,繼續作戰。

據日軍描述,最害怕衡陽守軍的手榴彈戰術,他們梱起4、5個手榴彈,一拋向日軍即生威力巨大的爆炸,使敵人傷亡慘重。我猜作為教拋手榴彈的教官曹天申,對此可能作出貢獻。故對兩兒女說「公公和婆婆是抗日中兩位無名英雄。」

他的英勇一生都未得國家獎勵過!

據岳母告知兒女,她一生心理都有戰爭陰影,常常恐懼懷疑。

岳父是國民黨中的湖南軍,未被國民黨褒揚。解放戰爭中,參與淮海戰役,投誠解放軍,被放回湖南故鄉,還給三塊大洋作路費。他說反而是共產黨對他比國民黨好,一生不忘。

回鄉後帶家人走出香港,一生奮鬥,從擺地攤租動畫書給孩子坐在街頭看,到開個社區小玩具及文具店,艱苦養大四個子女,四子曹希詮為科學博士,成為校長,他們一家盡都愛國。

女兒娟華嫁我,她說自己名字有華字,使她自少認同是中國人。婚後支持我放棄高薪,三十多年前獻身回國重建中華文化,及到農村支援留守兒童的教育,一家帶著兒女共同參與祖國民族的建設。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