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港今年出現首宗基孔肯雅熱輸入病例,一名12歲男童北上佛山旅行後中招。一般患者會出現發燒頭痛、關節痛及紅疹等病癥,嚴重者關節痛可能會持續數年,所以市民要特別做好防蚊準備。《星島申訴王》訪問了藥劑師教授正確使用防蚊產品方法,要使用含有DEET避蚊胺的蚊怕水,濃度介乎10%至35%已經足夠,使用時要均勻搽於露出的皮膚及手腳,若兼用防曬產品,要先搽防曬乳液,待5至10分鐘乾透後再嘖上蚊怕水,這樣會比較有效。
而《星島申訴王》記者在首宗基孔肯雅熱輸入病例前,對蚊怕水、驅蚊貼、驅蚊手環及泰國出產的青草膏4款產品防蚊功效測試。
根據食環署分區誘蚊器指數顯示,馬灣蚊患指數冠全港,達到24.4%,其次為藍田及秀茂坪,指數達19.7%,而基孔肯雅熱檢測呈陽性的12歲男童,正正居住秀茂坪安達邨,令區內居民十分擔心。
秀茂坪區居民趙太表示,區內未爆發基孔肯雅熱病例前已出現蚊患,兒子出外後手腳皆有叮咬痕迹,自爆發病例後更加強防護, 每隔半小時再噴蚊怕水及貼蚊貼,但兒子仍被蚊子叮咬長水泡。「 全部防蚊產品揹在身,一係少啲出街。」






居民:爆發首宗病例後減少出街
居民Tom表示,在秀茂坪工作期間不時受蚊蟲滋擾,而他與工友驅蚊方式極為「土炮」,通常點燃蚊香,個人防護再用蚊怕水或蚊貼,當中盡量選擇非化學成份的驅蚊產品,例如香芧、香熏或精油等。 13歲湛同學稱留意到秀茂坪南邨一帶蚊患嚴重,即使使用蚊怕水亦不知什麼成分最有效,因此已減少到上址球場打籃球。觀塘區議員張培剛表示,秀茂坪社區綠化面積比較多,巿民在巴士站頭候車或等候子女放學期間遭蚊咬時有發生,自區內出現基孔肯雅熱病例後,巿民更關注蚊患,會向房署、食環署及康文署等相關部門反映加強滅蚊。
為方便市民揀選最有效的對驅蚊產品,《星島申訴王》早於首宗基孔肯雅熱病例出現前,派記者於分區誘蚊器指數較嚴重的將軍澳海濱公園進行測試,分別利用蚊怕水、驅蚊貼、驅蚊手環及泰國出產的青草膏4款產品,坐於公園長櫈上30分鐘進行實測,結果發現驅蚊貼效用較低,試用後約10分鐘開始感覺手臂痕癢,完成30分鐘實測後,手上出現兩處被蚊叮,其餘三種產品均未有叮咬痕迹。




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蘇曜華提醒,巿面上有很多不同類型的驅蚊產品,當中以「DEET」避蚊胺的蚊怕水最有效,一般濃度達10至35%已經足夠,若到訪蚊患較嚴重的地區, 需要使用含量達50%避蚊胺的產品,若兼用防曬產品,可以先搽防曬乳液,5至10分鐘乾透後再噴上蚊怕水, 效果才能持久。
消委會蚊怕水檢測:













專家:嚴重患者骨痛可持續數年
城大傳染病及公共衞生學系副教授明偉傑表示,基孔肯雅熱主要病癥包括發燒、出皮疹,當中較特別是出現關節痛,病情嚴重者的關節痛可長達數星期至數年,所以巿民需要關注基孔肯雅熱可能出現的併發症。
明教授指這種疾病主要依靠白紋伊紋傳播疾病,不會人傳人,由於本港常見白紋伊蚊在社區出沒,所以巿民要做好防蚊工作,亦要保護好自己,例如穿着淺色長袖衫褲避免被蚊叮咬,亦可選用合適驅蚊產品。
防蚊小貼士:
1. DEET 避蚊胺
避蚊胺是市面上最有效的驅蚊劑,並有效對抗蜱蟲、跳蚤、黑蠅和蠓。一般而言,濃度10%至35%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已經提供足夠防蚊保護,但如需要到訪蚊患嚴重的地區,建議可使用50% 。避蚊胺會在噴後立即生效,應遵照產品標籤上的說明和注意事項,在外露皮膚及衣服上塗上含避蚊胺成分的驅蚊劑。
6個月以下的嬰兒一般情況下,不建議使用含避蚊胺的驅蚊劑。但如兒童要前往蚊傳疾病流行的地區,2個月或以上的兒童亦可使用濃度上限為30%的避蚊胺。孕婦也可以安全地使用含20%至30%的避蚊胺驅蚊劑。在極少數情況下,使用後可能引起皮疹。
2. Picaridin 派卡瑞丁 (又稱Icaridin)
含派卡瑞丁驅蚊劑能有效對付蚊子、蜱蟲、跳蚤、黑蠅和蠓。2個月以上嬰兒和孕婦均可使用。 Pircaridin濃度要達 20%,才相當於約10% 的避蚊胺的功效。相比於DEET, Picaridin有較少機會引起皮膚過敏和刺激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