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拒絕美國停止購買俄伊石油的要求

美國和中國官員或許能夠解決許多分歧,達成貿易協議並避免懲罰性關稅,但在一個問題上他們仍然存在很大分歧:美國要求中國停止從伊朗和俄羅斯購買石油。

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為期兩天的貿易談判後,中國外交部週三在X網站上發文稱:「中國將始終以符合國家利益的方式確保能源供應」,以回應美國威脅徵收100%的關稅。

中国外交部表示:脅迫和施壓不會有任何效果。中國將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在北京和華盛頓都釋放出樂觀和善意,希望達成協議,以維持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商業關係穩定之際——此前雙方已取消了高額關稅和嚴厲的貿易限制。中國的反應引人注目。這凸顯了中國在與特朗普政府打交道時,尤其是在貿易與其能源和外交政策息息相關的情況下,採取強硬立場的信心。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會談後告訴記者,在俄羅斯石油採購問題上,「中國非常重視其主權」。

週四,他稱中國談判代表強硬,但表示中國的反擊並未阻礙談判。 「我相信我們已經具備達成協議的條件,」貝森特告訴CNBC。

顧問公司Teneo的董事總經理加布里埃爾·維爾道(Gabriel Wildau)表示,他懷疑唐納德·特朗普總統是否會真正實施100%的關稅。維爾道表示:如果真能實現這些威脅,所有近期進展都將付諸東流,甚至可能扼殺任何機會,即使特朗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秋季舉行會晤,他們也有可能宣布達成一項貿易協議。

石油銷售是俄羅斯和伊朗的主要收入來源,美國試圖限製石油銷售,從而減少兩國軍隊的可用資金,因為莫斯科正在對烏克蘭發動戰爭,而伊朗則為中東各地的激進組織提供資金。

今年4月,當特朗普宣布對數十個國家徵收關稅的全面計畫時,中國是唯一採取報復措施的國家,拒絕屈服於美國的壓力。

「如果美國執意加徵關稅,中國將堅決抗爭到底,這是中國官方的一貫立場,」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表示。

他表示,除了談判策略之外,中國可能還懷疑美國不會兌現其威脅,並質疑特朗普對抗俄羅斯的重視程度。

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顧問兼中國商業與經濟受託人主席斯科特·肯尼迪表示,北京不太可能在看到美國對俄羅斯和伊朗的外交政策目標不一致時改變其立場,而北京對莫斯科的政策支持是一貫且明確的。甘迺迪表示,北京也可能想將其用作另一種談判工具,迫使特朗普做出更多讓步。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傑出研究員丹尼·拉塞爾表示,北京現在認為自己是「與華盛頓鬥爭中掌握主動權的一方」。他表示,特朗普已經明確表示希望與習近平達成一項引人注目的協議,因此,拒絕美國停止從伊朗或俄羅斯購買石油的要求,即使會引發摩擦和延誤,也可能不會被視為破壞協議的因素。

拉塞爾表示,繼續從俄羅斯購買石油維護了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戰略團結」,並大大降低了中國的經濟成本。

「北京根本承受不起放棄俄羅斯和伊朗石油的後果,這是一個太重要的戰略能源供應,而北京卻以跳樓價購買。」他說。

美國能源資訊署(EIA)2024年的報告估計,伊朗出口的石油約有80%至90%銷往中國。中國經濟受益於其每天進口的超過100萬桶伊朗石油。

在美國襲擊伊朗核設施後,伊朗國會於今年 6 月提出關閉霍爾木茲海峽的計劃,中國對此表示反對。

中國也是俄羅斯的重要客戶,但在購買俄羅斯海運原油方面,中國僅次於印度。根據基輔經濟學院分析中心KSE研究所的數據,4月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季增20%,達到每日超過130萬桶。

美国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正在推動對俄羅斯及其財務支持者實施制裁和徵收關稅。今年4月,他提出了一項法案,授權總統不僅對俄羅斯徵收高達500%的關稅,而且對任何「明知」從俄羅斯購買石油、鈾、天然氣、石油產品或石化產品的國家也徵收高達500%的關稅。

該法案在參議院100個席位中獲得了84位共同提案人的支持。眾議院也已提出相應的版本,並獲得了兩黨的支持。

共和黨人表示,如果特朗普要求,他們隨時準備推動制裁法案,但該法案目前處於擱置狀態。

新聞及封面圖片來源:美聯社

 

即時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