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根據美聯社與NORC公共事務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絕大多數美國成年人對食品雜貨價格感到至少「有些壓力」,隨著物價持續上漲,加上對特朗普(Donald Trump)總統關稅政策影響的普遍憂慮,食品成本已成為民眾財務焦慮的主要來源之一。
調查指出,約一半美國人表示食品雜貨的費用是目前生活中的「主要」壓力來源,另有33%稱之為「次要」壓力,僅14%的人表示完全不覺得壓力,顯示對日常必需品價格的不安情緒廣泛存在。

最新民調顯示,絕大多數美國成年人對食品雜貨價格感到至少「有些壓力」。美聯社
雖然房租、銀行存款數額等其他財務壓力也普遍存在,但這些壓力在年輕人身上尤其沉重,因為他們較年長者更缺乏積蓄,也不太可能擁有房產。
民調亦顯示,約有四成45歲以下的美國人表示,他們曾使用「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服務購買娛樂、外出用餐,甚至支付食品或醫療開銷。
調查指出,食品雜貨成本是影響最廣泛的財務壓力來源,無論老少皆受波及。儘管60歲以上的美國人較不容易因房屋、積蓄、育兒或信用卡債務等問題感到焦慮,但在食品價格方面,年長者的焦慮程度與年輕人幾乎無異。
根據民調,收入低於3萬美元的美國家庭中,有64%表示雜貨成本是「主要」壓力來源;而家庭年收入達10萬美元以上者,則約有四成感受到壓力。但即使在較高收入群體中,僅約兩成的人表示食品價格「完全不擔心」。
除了食品雜貨之外,住房也是美國成年人另一項重大憂慮來源。大約一半的美國成年人表示住房開銷屬「主要」壓力來源,另有四成人對所得、存款和醫療成本感到沉重壓力。
有約三成人表示信用卡債務是「主要」壓力來源,兩成左右則感到育兒開銷與學生貸款沉重。
其中,一些群體面臨的財務焦慮特別嚴重。女性比男性更可能對所得、存款、雜貨成本與醫療支出感到壓力。西語裔成年人則對住房費用、信用卡與學生貸款債務特別憂慮。約三分之二的西語裔民眾認為住房成本為「主要」壓力來源,遠高於黑人(約一半)與白人(約四成)民眾的比例。
為了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維持生活,約三成的美國成年人表示他們曾使用「先買後付」服務(如Afterpay、Klarna),用於支付食品、娛樂、外送餐點,或醫療與牙科費用。
年輕人使用這類付款服務的比例遠高於年長者,尤其是在購買娛樂、餐飲與雜貨方面;但在醫療開支方面則無年齡差異。黑人與西語裔使用這類服務的比例也明顯較高。
–
新聞及封面圖片來源: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