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的第一個周六,波士頓天空晴朗無雲,微風拂過綠蔭草地帶給人們陣陣清涼。對參加活動的近百位川渝同鄉會的會員們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場夏日聚會,更是一場跨越千山萬水的心靈歸途。在這一天,鄉音、鄉情與家鄉的味道交織,讓遠在異鄉的遊子重溫那份久違的歸屬感。
據會長蔣紅介紹,波士頓四川同鄉會成立於1993年,是大波士頓地區歷史最久的華人同鄉社團之一。重慶市成為中國的四個直轄市之一後,波士頓四川同鄉會更名為川渝同鄉會。成立初衷是為了讓身在海外的川渝人有一個交流的平台,彼此幫助、分享資源,同時也能在節慶或重大時刻,重溫家鄉的文化與味道。經過30餘年的發展,川渝同鄉會如今已成為新英格蘭地區最有凝聚力的華人社團之一,不僅定期舉辦美食聚會,還舉辦春節聯歡、職場分享講座以及社區慈善活動。
「我們的核心就是兩個字——團結。這裡不只是吃飯聊天的地方,更是我們在異鄉彼此取暖的家。」川渝同鄉會會長蔣紅說。
料理的「鄉愁密碼」
今年的夏日聚會依舊秉持傳統規則:每位參加者必須親手準備一道拿手菜,絕不允許外賣「混場」。為避免菜品重複,蔣會長早早在微信群裡發起接龍,結果立刻引來老鄉們的踴躍報名。群消息瞬間被「水煮牛肉」、「夫妻肺片」、「泡椒鳳爪」等字眼刷屏,大家彷彿要把整個「舌尖上的川渝」搬到查爾斯河畔。
當天的菜單堪稱豪華陣容:重慶涼麵、酥肉、龍眼肉、醪糟湯圓、川味鹵味、涼拌雞肉、魚香肉絲、糟鹵毛豆、雞爪、川北涼粉、麻辣素食、涼拌三絲、香酥排骨、冒烤鴨、冒黑毛肚、鹵味拼盤、涼拌黃瓜木耳、紅燒麻辣排骨、水晶牛肉凍、烤雞翅、鹵肉、泡鳳爪、麻辣香鍋、冰粉、糖醋排骨、四喜烤麩、紅燒牛肉、大盤雞、手搟麵、餃子、幹鍋雜燴、燒仙草、乾鍋魷魚、成都涼麵等等。
看著這一桌桌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許多老鄉忍不住感嘆:「這不是聚會,這是米其林級的川渝家宴!」更讓人動容的是,這些佳餚全都是老鄉們親手準備,每一口都蘊藏著遠方遊子對家鄉的思念與深情。
查爾斯河畔的笑聲與鄉音
當天陽光明媚,微風拂面。大家圍坐在樹蔭下,夾著紅油翻滾的水煮牛肉,嚐著麻得過癮的花椒滋味,談論著異鄉生活的酸甜苦辣。耳邊不時響起熟悉的川渝方言——「安逸哦!」「巴適得板!」這些鄉音像是有魔力,瞬間將大家帶回記憶中的家鄉小院與熱鬧的壩壩宴。
在場的川渝「二代」們也為聚會增添了幾分生氣。年紀稍大的孩子們主動擔任義工,幫忙擺桌椅、分餐具,而年紀小的小朋友則在草地上嬉戲追逐,笑聲不斷。甚至還有兩位調皮的小兄弟,對著鏡頭擺出各種俏皮表情,成了全場「人氣吉祥物」。
拔河比賽:成都隊VS重慶隊
聚會最高潮的環節,當屬川渝同鄉會的傳統保留節目——拔河比賽。按照慣例,參賽者需根據老家位置分為「成都隊」和「重慶隊」。
比賽一開始,雙方就拼盡全力,拉繩的、喊口號的、加油助威的,氣氛瞬間熱烈到頂點。甚至連場地的坡度都被雙方拿來當作「戰術優勢」。最後,裁判蔣虹會長笑著宣布:「雙贏!」這個結果引來全場掌聲與笑聲——因為這場比賽比拼的從來不是勝負,而是那條將大家緊緊連接在一起的「鄉情之繩」。
比賽結束後,大家並未立刻散場,而是圍坐在草地上,聊起關於故鄉的故事。有老鄉分享自己在波士頓的打拚經歷,也有人談起兒時家鄉的節慶習俗。
來自北京、但父親是四川人的藏族女士蒼珍說:「雖然我不是在四川長大的,但一聽到大家講川渝話,就覺得特別親切。那種軟糯又帶著韻律感的語調,像是把我拉回到小時候回到四川老家。」
聚會接近尾聲。大家收拾著餐盤和桌椅,孩子們還在草地上嬉笑奔跑。臨走前,蔣會長特地向大家道別:「來年夏天,我們還要再聚!」
對於本地的川渝人而言,這不僅是一場美食盛宴,更是一場心靈的充電。那股濃烈的辣味,不只是味蕾的刺激,更是鄉愁的載體。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

部分與會者合影。 蒼珍提供

(右起)蒼珍、蔣紅等川渝美女合影。

拔河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