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奧爾良一所特許學校過去五年進行一項提升出席率的實驗,研究員透過每周提供一群青少年50元,不限條件使用,試圖了解這筆錢如何改善學生的財務能力和自我認知,甚至想知道這筆錢能否提高他們的成績平均積點(GPA)和閱讀分數。
這個「50元研究」始於「紮根學校」(Rooted School),至今已擴展至新奧爾良內另外八所學校以及「紮根學校」位於印第安納波利斯(Indianapolis)的園區。參加計劃的學生每周獲得50元,為期40周,總共2,000元。
全國非牟利教育網站The Hechinger Report報道,現於路易斯安那州大學拉法葉分校就讀的克拉克(Kapri Clark)是參加實驗的新奧爾良高中生之一,當年依賴每周50元存錢,支付牙套。她說到現在還在使用這筆額外金錢,「對我來說是最有用的東西」。
隨著這項實驗現在延伸至首都華盛頓或德州,「50元研究」的最終報告顯示,一筆小數目的補助金都能改變年輕人的生活。
及早學習理財規劃
這份於7月22日公布的報告指出,獲取現金補助的學生上課的比例稍高於未獲補助的學生。雖然兩組人的成績方面沒有差別,但在財務上,額外現金補助有助學生得到更長遠的規劃技能,並對儲蓄帳戶和其他金融產品有所熟悉。當研究結束時,獲補助學生平均存款300元,儲蓄率達15%,是全國成人平均數的三倍。
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Knoxville)分校助理教授兼收入保障研究中心(Center for Guaranteed Income Research)聯合創辦人韋斯特(Stacia West)與「紮根學校基金會」合作展開該項研究。她指出,當年輕人得到機會在低風險環境中管理金錢,他們就會培養出塑造長遠財務健康的習慣,而研究中所看到的短期習慣為終身財務能力奠定基礎。
在美國以至全球,不少社區都嘗試了某種形式的「全民基本收入」(UBI),這是一項定期提供人們現金補助滿足生活所需的社福計劃。這些計劃和「50元研究」或家長兒童稅務抵免等直接現金轉移計劃類似,但它們往往提供較小的金額和針對特定群組來提升個人收入。不少研究都把UBI與財務穩定和更好的就業與健康結果連結起來。
定期收入的影響
美、加兩國研究員皆發現,著重低收入家庭的現金轉移和這些家庭的孩子考試成績和畢業率有關。但目前為止,針對青少年或觀察這些計劃對他們生活如何重大影響的實驗並不多。
以「紮根學校」兩年研究為例,發現接受實驗的學生上課日數多1.23天,且將接近一半的補助金花在食物和日用品等基本物品上。報告又提到,近70%參與學校的學生符合資格取得餐點補助,反映這筆花費「可能反映了滿足當前營養需要的努力」。一名受訪12年級生提到,他利用這筆錢買食物給兄弟姊妹。
新奧爾良非牟利組織Collegiate Academies幕僚長歐文(Read Irvin)指出,這筆2,000元補助金提供少數學生額外激勵,讓他們能夠堅持到畢業,「對他們的人生軌跡產生重大影響」。
研究員又發現,獲得50元補助的學生表現出更大的自主性,他們感到對個人財政有更多控制,對做出長遠財務決定有更大信心。報告更指出,這些學生將個人花費與未來目標掛鉤,例如報讀大學預科課程和考取駕照等。
但「紮根學校基金會」專案主任利夫內(Talia Livneh) 認為,政治也許需要追上這項研究,強調這些研究並非激進,相信這對學生的將來很有效益。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