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學家參與 研發新冠病毒抗體

參與該項AI研究的科學家(左起)Wesley Wu, Nash Bulaong和John Pak在實驗室合影。Chan Zuckerberg Biohub

藝術家繪圖展示AI科學家在研發變種新冠病毒的抗體時相互之間的對話。Chan Zuckerberg Biohub

由科企Meta執行長朱克伯格夫婦捐助成立的三藩市「陳-朱克伯格生物中心」(Chan Zuckerberg Biohub),新近與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合作成立一間「虛擬實驗室」,由人工智能(AI)科學家組成,負責對新冠病毒的潛在治療方法進行原創研究。

有份進行這項研究的史丹福大學教授和電腦科學家James Zou鄒氏接受灣區新聞集團採訪時形容︰「每名研究員有著自己的AI科學家,可以擔當他們的助理,它的用途非常廣泛。」

這些AI科學家曾主持會議、編寫程式碼和製作虛擬生物模型,然後提出一系列分子以協助治療新出現的新冠病毒株。這些科學家29日在《自然》(Nature)期刊刊登的論文中提到,在真實實驗室測試了「虛擬實驗室」後,科學家發現兩個分子可能作為新冠病毒的治療。雖然這種潛在治療仍需一段漫長時間才能成為藥物,但真人研究員表示,建立一組AI科學家的模型,有助實際上加快科學家的研究。

科學發現往往依賴多組專家聚在一起,從不同角度的想法嘗試和解決問題,結果可改變未來科學研究方向。鄒教授和其同事認為,要達到這種深度連結並非易事。

於是鄒教授團隊建立一個AI科學家組成的虛擬實驗室,給它一個棘手的開放式問題:為最新的新冠病毒株創造抗體治療。病毒抗體有助治病,但效力隨毒株變種而減弱,迅速開發新抗體有助維持治療的效力。

該「虛擬實驗室」由一名AI首席研究員負責,接到任務後就會組織一支AI專家合作進行。真人研究員為AI專家配備軟件協助完成工作,例如為AI生物學家創建蛋白質建模的軟件。

研究員花了數月時間建造「虛擬實驗室」,AI科學家們僅花2天就找到92種不同的潛在新冠治療候選藥物,其中兩種在結合新冠蛋白質後效果最顯著。最重要的是,雖然不少AI系統提供答案而欠缺解釋過程,但「虛擬實驗室」提供一份所有對話的謄錄,讓真人可以理解這些AI科學家決定的背後邏輯。本報訊

科技-三藩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