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懲教署今年4月起在沙咀懲教所為青少年在囚人士舉辦長跑訓練班,並成立「沙鷗」長跑隊,透過系統性的訓練,讓學員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及正向價值觀,協助他們改過自新。負責更生事務的懲教主任指出,長跑訓練班是署方與非政府機構合作的持續性更生項目,學員不單在所內期間接受訓練,他們在離所後於法定監管期間,仍會繼續參與外間訓練,藉此維持紀律與積極態度,為重返社會作好準備。
今年4月成立的長跑隊以「沙鷗」作為名稱,沙鷗是海鳥的一種,象徵一眾學員努力克服自己的局限,追求夢想,展翅飛翔,而「沙」則寓意隊員來自沙咀懲教所,當時成員共有10人。學員於服刑期間定期接受東華三院越峰成長中心社工安排的跑步訓練和體能操練等。他們自6月起陸續離開院所,但他們的訓練仍在院所外延續。懲教署高級懲教主任(更生事務分組一/監管)馬俊健指出,長跑訓練班是懲教署以持續性的運動訓練,為在囚人士提供由服刑至監管期內的更生計劃。署方希望透過計劃,無間斷跟進他們在院所內乃至離所後的情況,協助他們逐步適應及重投社會。

馬俊健表示,選擇長跑作為運動項目,除了是因為其門檻較低,無需複雜器材或特定場地外,長跑亦適合不同體能的學員參與,而訓練強度亦可以根據學員的能力而調整,從短距離慢跑逐步增長至長距離。更重要的是長跑講求堅持與毅力,學員在訓練過程中,必須不斷克服困難與疲勞,從而達到自我提升,培養出堅毅精神,體現積極態度,「長跑運動需要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穫,與更生過程相似,進步與改變需要靠自身努力踏出每一步。」
青少年在囚人士離開院所後,往往面對各種誘惑和困難,馬俊健指出,學員從長跑訓練磨練出的心態和習慣,將成為重投社會的支柱,不論日後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誘惑,都能以堅毅不屈的精神一一克服,這正是將長跑訓練延伸到院所外的意義所在。

他舉例說,部分參加者曾有吸毒習慣,透過訓練可激發他們對運動的興趣,並從中獲取成功感,有助他們重整生活,逐步遠離過去的不良習慣,「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獲得成功感,有助重塑積極人生觀。」
記者採訪當日,7名接受法定監管的學員冒着烈日和高溫,在石硤尾配水庫遊樂場進行長跑訓練,只見汗水不斷從眾人的臉頰淌落,但他們仍堅定地踏步向前,努力完成訓練。
長跑隊成立不久,學員已有長足進步,見證他們逐步成長與改變的馬俊健透露,現時他們的目標是於下半年參與10公里長跑賽事,他和其他懲教人員亦會與學員一同參加比賽,「我們希望可以做到同行的角色,共同見證他們努力奮鬥的成果。」

來自東華三院越峰成長中心的社工溫文健,專注協助吸毒者戒除毒癮,並負責設計「沙鷗」長跑隊的訓練課程。他表示,許多青少年因缺乏人生方向,選擇以毒品逃避現實,長跑不但能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生活習慣,更可透過釋放多巴胺,減少他們對毒品的依賴,亦避免因再次陷入迷惘而通過吸毒來逃避。
回顧過去3個月學員的訓練,溫文健很高興看見學員的體能和心態有顯著的改變,「最初他們跑數百米也難以堅持,如今可以連續跑6、7公里,並朝着10公里的目標前進,每次接受訓練均全力以赴。」他表示,長跑訓練的成果客觀,學員見證自身體能不斷提升,亦感到十分開心,「這些具體的進步,令他們認識自我潛能,同時帶來成功感,相信自己有能力選擇毒品以外的人生。」
記者 麥鍵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