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府28日宣布計劃針對外賣平台送貨的交通安全問題推出新的管理規定,要求所有平台在交通局進行登記,並向員工發放工號和工作證,以便在發生發生交通事故後追責平台。但一些華人外賣員表示,這樣的措施最終傷害到的還是外賣員。
市交通局本月初剛剛宣布在其架構下新開設一個「可持續送貨部」,專門負責打擊非法電單車,並要求第三方送貨平台負責杜絕旗下送貨人員使用非法電單車或在送貨過程中危險駕駛。昨日宣布的新規定將作為「可持續送貨部」的細則之一進行實施。新規定要求所有外賣平台必須在交通局登記註冊,為旗下外送員配發獨一無二的工號與工作證,並強制提供安全訓練與防護設備,以加強道路安全並提高責任追究機制。
根據新規定,所有外賣平台將被要求提供包括反光背心在內的安全服裝,並在上面清楚標示送貨員的識別號碼,以便於在發生違規行為或交通事故後,追查是哪家平台應負責任。此外,平台還需向市府申報送貨員所使用的交通工具種類,讓交通局能進行風險評估與安全監管。未遵守規定的外賣公司將面臨處罰。
市長亞當斯和交通局長羅特格斯說,目前許多外賣平臺設定的送達時間過於緊迫,迫使送貨人員違反交通法規爭分奪秒,這些不合理的工作條件對公共安全構成威脅。新制度的識別號碼制度將有助於把不安全行為追溯至施壓的外賣平台,促使其負起應有責任。
市府方面表示,早在近一年前就已向市議會提交涵蓋外送安全與工人保障的全面立法草案,內容包括對外賣平台發執照、對違規者處以罰款、甚至吊銷許可證等措施,但市議會至今未有實質行動。市府呼籲市議會儘快通過相關法案,以保障全市數以萬計的外送員與行人的安全。市府近來也陸續推出其他交通安全規定,例如限制電單車與電滑板車在市區道路上的時速不得超過15英里等。
但對於這項新規,一些華裔外送員卻表達擔憂。兩年前走線來美的張先生表示,他措施雖以提高道路安全為名,實則可能加重送餐員的負擔與風險。他說,平台被追責后肯定會把罰款轉嫁給外賣員,或者乾脆解僱出事故的工人,最終受害的還是外賣員。
本報記者榮筱箐紐約報道